0510-83568869

13921398638

锡业股份:冷门有色龙头云南国改样板明年净利润可能增20倍

发布时间:1970-01-01 线材电镀动态 浏览量:1 次

  对于微观,主要集中于对公司目前盈利水平的分析,净利润如何,毛利率如何。目前可大致分为三大业务(锡、锌、铜)、三大层次(原矿、冶炼、加工),分别对其进行分析。

  对于宏观,大多分布在于对利率、通货膨胀率、汇率、货币和财政政策、等等等的分析,以及一些个人对未来局势发展的观点。

  在此,借用锡业股份董事长张涛的话,在云南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里,董事会建设、骨干员工持股、经理层任期制等改革试点中都直接点名云锡。云锡作为国企改革“双百行动”试点单位、云南省属国企董事会建设和股权激励改革试点单位,已确定进入了“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关键期,等不起、拖不起、也慢不起。国企改革毫无疑问的会对锡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锡业股份可大致分为两大业务(锡、锌、铜)、三大层次(原矿、冶炼、加工),并且就此可以把锡业的业务划分为锡原矿、锡锭、锡材、锡化工、锌原矿、锌锭、铟锭、铜原矿、铜锭。

  对于冶炼企业而言,拥有足够的自有矿才是利润的保障,单纯的冶炼企业吃的是冶炼加工费,金属上涨的大部分利润都是被原矿生产商拿走了。所以,分析锡业是不是具备足够的原矿储量是很重要的事情。

  截止2019年12月31日,公司各种金属保有资源储量情况:矿石量2.68亿吨,锡金属70.01万吨、铜金属123.92万吨、铅金属9.89万吨、锌金属399.67万吨、钨金属 8.51万吨、银2,974吨、铟5,987吨。

  但是,只知道原矿的保留量意义并不是非常的大,要结合每年能够开采多少吨原矿,才算比较有价值的信息。从下图中,能够准确的看出,锡业的原矿开采量是较为稳定的,甚至在19年锡锌铜的原矿开采均出现了同比上涨,这说明锡业具有充足的原矿开采能力。

  锡业最大,同时也是最具价值的矿产,就是华联锌铟。华联锌铟的铟、锡、锌三种金属的储量分别居全国第一、全国第三、云南省第三。其中锡业的大部分铜原矿,小部分锡原矿,以及全部的锌原矿均由华联锌铟供应。

  从中,我们大家可以提取什么信息呢?一、四年的平均净利润和盈利之比为82:100,大致上,每100万营业收入就能获取82万的净利润。二、华联锌铟的经营成本较为稳定,在11亿至13亿之间,四年平均每吨矿的经营成本为10500元。就此,我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净利润分析。

  可以非常直观的看出,一旦华联锌铟完成360万吨扩产,较目前的210万吨产能提升了70%后,每年20万吨锌精矿产能下,其净利润将会迎来非常大的提升。当然,这是没有扣除少数股东权益的净利润。

  对于锡原矿的资料方面,国际锡协是慷慨的。而锡业大屯锡矿、老厂等锡矿披露数量都不是很多,我也找不到什么有用的信息。

  可以发现,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锡资源,而其他主要国家为俄罗斯、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玻利维亚、缅甸、马来西亚。其中,澳大利亚锡矿是云锡控股的自有锡矿,专供锡业,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均要求把锡原矿冶炼后才能出口,而俄罗斯、玻利维亚和非洲等地的锡矿距离中国太远,并且大部分属于CRIRSCO-Compliant,往往被拒绝进入全球市场。中国在东南亚这一带附近,唯一的海外锡原矿供应就是缅甸。

  缅甸在2016年至2019年,长期占据中国进口锡原矿数量的95%以上,属于绝对的大头。但是缅甸的锡矿,由于大量的开采,已经导致锡原矿出口量骤减,较16年的高峰期已经腰斩再腰斩。但是,就算如此,缅甸的锡业依旧占据中国进口锡原矿的90%以上,为什么,无其他替代供应商。

  对于锡矿资源的发现,我就直接引用国际锡协最近的分析了,各位自己看就是的了。

  长期来看,锡矿的储量是在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十年过去了,锡矿的储量从2009年的6100千吨降至了2019年的4700千吨,下降趋势很明显。这也是国际锡协的图。

  对于各国的锡矿生产费用,也是直接引用国际锡协的报告,并且我再次声明我的观点,印尼的生产所带来的成本过高,整体上看,锡价不可能长期低于20000美金。

  对于国际上的锡矿和锡冶炼有了一定了解之后,也就很清楚目前的国内锡冶炼加工费的未来趋势了,那就是会促进的下降,直至部分冶炼企业被彻底清出。目前中国的锡冶炼产能,总体利用率一直在30%-50%左右,锡业一家就占了全国30%冶炼产能,基本上就是说,除了锡业,别的小锡冶炼厂基本都关了。中大型锡冶炼厂,如华锡、广锡、云南乘风等,由于冶炼费用过低,都是陆陆续续开工,关一阵子开一阵子。

  下图为国际锡协统计的2019年全球精炼锡生产商前十位。其中印尼天马2020年已经减产30%了,MSC减产10%,国内其他的中大锡企业更是惨淡到不行,预计是减产了50%,目前只有锡业一家,依旧火力全开,丝毫不减产,这也和锡业的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更低有直接关系。

  铜原矿的研究,相信各位也看紫金、江铜、云铜、西矿,等等等铜企业的消息也看的够多了,在此就不多加讨论了。并且,对于锡业而言,大部分铜原矿仅仅是华联产出的附带品而已,不值得再专门讨论。

  对于冶炼企业而言,最重要的无疑是冶炼加工费了,对此也会进行重点分析。目前企业具有锡冶炼产能8万吨/年、阴极铜产能12.5万吨/年、锌冶炼产能10万吨/年,铟冶炼产能60吨/年。

  对于锡冶炼而言,冶炼加工费一直在走下滑趋势。锡冶炼加工费下滑本质是锡原矿供应过少,冶炼厂要抢着冶炼,压低了加工费。

  可以发现,锡业股份的锡锭冶炼效率正在慢慢地提高,毛利率从16年的15%左右提高至了19年的27%左右,并且上涨的趋势没下降的迹象。19年锡锭业务的盈利比18年同比增长,主要贡献就是锡冶炼毛利率的上升。

  结合上述锡冶炼加工费走低的消息来看,锡业的冶炼技术升级,正是其敢于火力全开,在加工费大幅度下滑的情况下依旧正常生产的最大保障。

  文山锌铟于2019年12月正式达标达产。有色金属工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对文山锌铟的评价为,工艺指标明显优于常规湿法锌冶炼工艺。由于文山在19年底才正式达标达产,20年初又因为新冠疫情扰动,很难得出文山的具体冶炼效率,不过也能从财报管中窥豹。

  我个人认为,文山锌铟每吨锌毛利润在2000元至3000元之间,19年Q4的数据应该是较为准确的。对比着公告看,文山锌铟,19Q4营业收入46,970万元,盈利6,165万元,毛利率在13%左右,和可行性报告上的内部收益率已经相差不远,在未来应该能达到可行性报告预期的内部收益率。

  对于锌冶炼厂而言,目前是其较为风光的时刻,锌的原矿供应过多,导致冶炼厂商的产能不足,冶炼费一度涨至6000元以上。目前虽然再度出现了下滑,跌至了4000多元,但本质并不是冶炼产能的提升,而是疫情导致的海外原矿不足,原矿不足了,冶炼产能自然就变的充足了,冶炼加工费也在下降。但是能预计,在未来数年之内,锌冶炼产能供不应求的局面不可能会出现大的变化,锡业自建文山锌铟10万吨锌60吨铟冶炼产能,是步好棋。

  锡业阴极铜冶炼业务的毛利率较为平稳,在7%左右,这个毛利率已经比很多铜冶炼公司要高了,比如说紫金江铜云铜,等等等,

  就锡业的12.5万吨阴极铜产能而言,锡业的冶炼效率和毛利率要高于大部分铜冶炼公司。

  很多人认为,锡业的铜业务毛利率高,是因为其自产矿供应比例高达30%,这其实是个误区。首先,自给率高难道不是企业优势?江铜云铜等等冶炼公司,自给率有个5%就是烧高香了,锡业有30%的自给率是其拥有优质原矿的体现。其次,锡业的铜矿大部分来自华联锌铟,而华联作为子公司是按照市价销售给铜冶炼分公司的,销售价计入了经营成本,也不存在所谓的铜原矿利润计入了营业利润。

  目前的铜冶炼加工费主要走的是下降趋势,原因很简单,国内的铜冶炼厂商并没有想着如何去控制产能,反而是一味的扩大产能。国内铜精矿大部分都是进口的,而进口的铜精矿数量最近又因为疫情而减少了。存量博弈大家都很清楚是什么结果,在此也不多说了。

  我的观点是一贯的,单纯的原矿和冶炼企业是没有前途的,是劳动苦力。对于原矿企业而言,矿产的数量是有限的,一旦优质矿产被消耗殆尽,就可以就地宣告破产。而对于冶炼企业而言,利润都来自微薄的冶炼加工费,金属上涨的利润和它没什么关系。对此,我习惯性的称呼原矿和冶炼企业为劳动苦力。

  产业升级是每个有色企业的必经之路,我可以说,锡业已经走在绝大部分的有色企业之前。锡业已经从单一的原矿冶炼企业,成功挤进了加工公司的行列。

  锡材可分为电子锡焊料、锡阳极、锡合金3大类,条、丝、粉、膏、异形材、粒、球、半球、巴氏合金9大系列,大范围的应用于电子工业、家用电器、冶金行业、电镀行业、饮食业、建筑装饰、汽车工业、航天航空、新能源、机械制造等方面。

  锡化工方面大多数都用在生产锡的化合物和化学制品。无机锡化工产品大多数都用在电镀、纺织、水泥、液晶玻璃、蓄电池、电子元器件、阻燃剂、陶瓷釉料等工业制造;有机锡化工产品主要使用在于塑料热稳定剂、催化剂,农业、医药方面用作杀虫剂、杀菌剂;林业和船舶方面用作防腐剂和涂料等。

  而锡业在锡材锡化工方面的成绩有目共睹,大多分布在于无铅焊锡、BGA焊锡球、甲基锡,等等等。就今年而言,2020年4月,锡业股份成为华为目前国内唯一认证合格的锡材正式供应商,实现国内市场拓展新突破。2020年9月,在经过一年漫长的性能测试及小批量供货试用后,锡业股份锡材公司BGA焊锡球于今年九月迎来泰科第一批大单720KK,标志了锡材BGA产实现了零的巨大突破,得到了市场认可,泰科电子(TE Connectivity Ltd,纽交所代码TEL,在中国拥有2万多名员工和16个生产基地)。

  我引用中国有色金属报:《云南锡业集团:打造锡行业世界一流企业》里面的一些章节。

  “近年来,公司通过自主研发、持续创新和技术引进,目前已形成电子锡焊料、锡阳极、锡合金3大类,条、丝、粉、膏、异形材、粒、球、半球、巴氏合金等9大系列,1000多个规格、品种的产品,40条锡精深加工生产线,是国内年生产能力最大的锡深加工企业。拥有气冷法喷射成型、高速离心雾化、超声雾化、水平连铸、连续铸挤、自动浇铸、高速轧制、电振分离等先进工艺技术。”

  “云锡锡化工已具备国内外市场上常规质量发展要求的无机锡化工产品的生产条件,有机锡化工的生产制造水平、工艺、质量都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成为业界的龙头和云锡提升产品附加值的锡深加工重要的产业板块。”

  一、营业收入并没有持续增长。锡材营业收入17至19年的平均增长率为9.26%,锡化工营业收入17至19年的平均增长率为1.15%。

  二、毛利率在持续下滑。锡材毛利率17至19年的平均每年下降了0.61%,锡化工毛利率17至19年的平均每年下降了2.15%。

  发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处理问题。作为锡业的中小股东之一,我不可能拿着我这微不足道的股本,去影响公司决策。锡业的管理层知情吗?或者对此有解决方案吗?

  锡业的年报对此的披露少之又少,基本就是一笔带过,但是云锡的官方宣传机器,云锡日报,倒是给出了非常多的有效信息。

  1、产能受限。目前锡材锡化工已经是按照当初建厂的时候,设定的最大产能来进行生产了,就算外面的订单再多,也无力拿下,就能白白拱手工人。并且由于经济发展,本来是工业区的土地,目前也都住满了人,进一步限制了锡业扩产产能的计划。

  2、地理受限。目前锡材锡化工的主要需求市场都在沿海经济区,而十几年前建厂的时候明显没有考虑到这样的一个问题,导致生产地和销售地脱节,运费高昂,人员流通不便,市场竞争力下降。

  目前锡业股份管理层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我直接引用2020年6月30日张涛董事长的话了。

  “一是变思路。新时代要靠新思想引领方向,转变惯性思维,适应市场变化,抓住市场机遇,不断改造升级,开拓新市场,增强企业生命力。

  二是强能力。以实现工艺装备现代化、智能化为目标,加大科技投入,持续进行新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不断的提高锡化工产品在国内外同行业的竞争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延伸锡化工产业链。

  三是调结构。要调整产业布局,最大限度贴近市场与客户,贴近服务对象;要优化产品结构,瞄准市场的爆发点与增长点,突出锡深加工产品小批量、多品种、个性化的特点,多方位实现用户需求。

  四是重合作。加强对外开放合作的统筹谋划,加大力度拓展新兴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形成新的增量;进一步明确任务目标和重点工作,持续巩固和发展与重点客户,制定积极主动的竞争策略,建立公平、共赢的长期合作关系。

  五是推改革。通过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探索实施职业经理人制度,激活经理层活力;通过强化薪酬分配的导向作用,合理拉开工资分配差距,把薪酬分配向奋斗者、贡献者、拼搏者倾斜,增强员工幸福感、成就感、归属感,提升企业的创造力、竞争力、吸引力。

  六是抓党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要以党建文化为引领,把党的建设融于改革发展各个重要方面;要把党委的决策落实落细,强化执行力,增强战斗力,围绕共同目标,使锡化工产业真正成为控股公司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重要引擎。”

  目前锡材锡化工还看不到什么具体成绩,且让子弹飞一会儿,让管理层处理看看。管理层的解决措施,总结为白话就是:“新修厂房到市场旁边,提高产能,多批次小量供应,减少相关成本,吃白饭的滚人。

  目前锡材锡化工研发能拿出来的东西很多,BGA焊锡球和有机锡是最大的亮点。

  锡业对于铟靶材和氧化锡铟的研究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了,总体设计是延续当年的“三年打基础、五年大翻身、十年创辉煌”的路子在走。首先是建立锡铟研究室,这个是花了大本钱的。

  2017年10月17日,铟新材料研发分中心成立,分中心以延伸铟产业链为主导,开展以下研究:(1)提高选矿过程铟回收率研究;(2)提高冶炼过程铟回收率研究;(3)开展高纯铟制备试验研究;(4)开展铟氧化物制备试验研究;(5)开展ITO靶体制备试验研究。2020年至2025年主要目标为对高纯铟、铟氧化物、ITO靶体试验研发在加强基础、应用研究的同时,加强引进先进研发成果与项目,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进铟产业加工从粗放型向精深型,取得实质性突破。

  2017年10月17日,基础铟及高纯铟生产基地成立,实现高纯铟产业化。将铟新材料研发分中心高纯铟研发技术产业化,并进行高纯铟的市场调查与研究分析、产量计划及销售。

  不难看出,锡业对自身业务的总体布局有着清晰的打算,稳步朝着高的附加价值值,高科技含量的路线月,云锡日报披露,锡业正式批量生产6N高纯铟。

  2020年5月,锡业控股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程睿涵到研发中心调研。程睿涵仔细地了解了锡业股份

  2020年8月,锡业董秘回答:“目前建成了年产5吨高纯铟产线N产品,截止目前投入近千万元。氧化铟完成小试、扩试,明年进行中试布局,铟锡氧化物靶材已经在试验平台上拉通制备工艺。”

  大概在明年初,锡业就可以拉通铟靶材生产线了,大概在明年下半年,氧化锡铟生产线也可以拉通了。锡业将正式迈入半导体高科技制造公司的行列,成功从一个有色冶炼“打工苦力”,华丽的转身为吃智力饭的科技公司。

  美联储突然的零利率政策是很多人都没想到的,包括我在内。在19年底,疫情尚未爆发之前,我对于美联储的利率政策是这样认为的,20年世界经济可能会迎来小幅复苏,美联储也将配合小幅度降息,总体上算是一个温水煮青蛙的过渡,并不会激起世界金融的大幅动荡。黄金、石油、金属等大宗商品会迎来一波温和的上涨,黄金有色等周期性板块会迎来估值修复。

  但是新冠却把这个预期给打了个粉碎,然后美联储用极度暴力的零利率手法,重新塑造了全世界金融的预期。结合美联储人员的各种讲话,美联储的零利率将会起码持续至2023年,直至世界经济彻底从疫情影响中复苏。

  最近有一些观点,说什么疫苗一出,零利率政策就会停止。这我只能说,这种观点缺乏经济学常识。利率的预期管理是很重要的,如果利率的预期出现了变化,那么其影响会迅速

  回溯至现在,这方面著名的经济学理论就是预期假说理论。美联储也不可能说,放弃其固有的名声,来改变已经放出去了利率预期,美联储反而会巩固这个利率预期,来为未来的利率预期管理的可信度打下基础。在可预见的两至三年内,美联储的零利率是确定性的。

  通货膨胀率是物价指数的变化,著名的费雪方程式MV=PT是个不错的参考,货币流通速度V和交易量的T在短期内稳定,只剩下P与M的关系式可变的,而且得出物价P的水平随着货币量M的变化而变化的结论。简单说,就是钱印多了,物价就要涨。

  更进一步,货币方程式P=M/L(R,Y),物价P等于货币量M除于货币需求L,而货币需求L和利率R负相关,和总需求Y正相关。

  当疫情爆发之时,总需求Y大幅度下降,货币需求L大幅度下降,M/L本该出现大幅度的上涨,也就是物价P本来上涨,形成百年一遇的通缩,物价大面积上涨,但是需求反而下降。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出现通缩,美联储把利率R降至了0,货币需求L再度增长,通缩被成功的避免了。

  但是,上述公式中没有包含零利率的情况。在零利率的情况下,经济的持续复苏将带来大量的真实货币需求,美联储如果为了达到2%的长期通胀水平,就必须要提供超出货币需求量增长所需的货币。我认为,美联储这是在赤裸裸的玩火,其根本无力控制短期通货膨胀率,明年极度也许会出现恶性通货膨胀。然后美联储说,没关系,只看长期通货膨胀率就完事了,这不很正常吗,然后坐看全球饱受通胀之苦,最后2023年来个加息,收割全球,平衡通胀。

  美联储的完全就业目标更是让我坚定的认为,明年必然发生恶性通货膨胀。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完全就业而不是充分就业本来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货币政策的适度放宽,让失业率压低至最低水平。但是,宽松的货币政策下的再度宽松,是个什么鬼样子,各位能自己去看看初级经济学教材。

  汇率是唯一利空锡业的一项因素。我认为,在两至三年内,能见到5RMB/1USD。大的逻辑在于购买力平价,两地购买相同商品的货币价值应该相同,这是大的趋势,也是人民币升值的长期动力来源。其次是利率差,这里也不多解释,哪地利息高存哪地是常理。不过大宗商品的升值幅度是一定会大规模高于人民币的升值幅度,所以汇率的影响有限。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是没错。但是就事论事而言,在过去三年里,科技的发展总体对锡的需求是起抑制作用的。

  主要原因主要在于,锡焊的科学技术进步导致等量单位的锡焊点下焊接用量的大幅度减少,这是锡最大的威胁,这一点国际锡协已经多次指出了。以前一焊一个大点,现在一焊一个小点,甚至点都没了,刮了层锡膜上去,用量能不降吗。在集成电路与半导体蒸蒸日上,数量不断刷新新高的情况下,锡的需求量开始上涨却维持在1%-2%左右,最终的原因就在于锡焊技术的发展反向抑制了锡的需求。但是,科技的发展是有尽头的,而锡焊技术的发展貌似已经迎来了它的尽头。在2019年,海外锡焊技术发展陷入了停滞,无法再减少锡焊用量。而国内,锡焊技术也迎来了最后的升级,此后再难减少锡焊用量。

  锡由于其材料性质,在锂电池、太阳能、净水,等方面均出现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目前最主要的科技成果就是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和自来水厂净水器了,对于锂电池的研究还主要集中于理论阶段,实际应用比较少,但是也可以期待一下。

  锡,是垄断金属,锡行业,是垄断行业,和其他金属不能相比较,这是我一直在不断声明的一点。国际锡协,这个名义上的行业自治协会,本质上就是锡业股份

  而垄断性,体现在供给的控制上。锡的供给,除了在19年因为贸易战出现了小幅度的供过于求外,基本上年年都是供不应求。

  而垄断性,体现在价格的控制上。沪锡期货价格在16至19年,基本拉出了一条笔直的月线,而其他大宗商品均出现了较动,只有锡价,被控制

  笔直。当然,锡业董秘说,锡业按照市场定价出售锡,从来就没垄断过市场,锡的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这种客套话,大家听听就好了。下图为国际锡协官网的介绍:

  已经完成了国内小循环。根本原因还是由于国内国外冶炼差距。众所周知,我中国锡锭冶炼技术天下第一,这也就养刁我国下游企业的胃口,顺带通过法律,限制了使用低品质锡锭的可能性。目前沪锡的要求是符合国标GB/T728-2010Sn99.90A牌号规定。而锡业出产的是AAA牌,大部分国内冶炼厂商出产的也是AA牌或者A牌锡锭。

  目前伦锡的要求是纯度不低于99.85%,重量位于12-50公斤的锡板或者锡锭。PT Timah和MCS出产的就是符合伦锡的低标锡锭。

  由于国外锡锭质量差,就算拉到国内出售,也要支付大额贴水,甚至因为国内下游升级,导致低标锡锭的需求慢慢的变少,贸易商基本都不愿意接国外锡锭。导致国内出现了离奇的一幕,国内锡不够用,海外锡进不来,然后国内锡价一直涨。

  但这是由于2020年,国内经济率先复苏所导致了。一般来说,中国是锡锭的出口国,顶着出口关税,卖出去都能赚钱的,并且沪锡标准大于伦锡标准,也不需要过多的担心质量上的问题,在海外好卖的很。现在因为疫情局势倒过来了,反而导致国内锡不够用。

  锡的供给需求侧已不再是供需双弱,在此再次声明,已不再是供需双弱格局,而是进入了供给不足而需求量开始上涨的局面,也就是阶段三的局面。

  锡的需求,在19年因为贸易战带来的海外电子科技类产品需求减少,进入了衰减,这是阶段一。随即,国内锡冶炼厂在国际锡协的号召下,联合减产2万吨,国外冶炼厂,亦在国际锡协的号召下,联合减产1万多吨,这是阶段二。当初,我认定,贸易战作为短期因素,无法影响锡需求的复苏,而缅甸的供给减少却是长期性质的,一旦长期需求复苏,面临供给不足,锡价将上涨,而锡量将减少,这是阶段三。并且画了以下图供大家参考。

  目前,由于疫情影响,短暂的需求减少后,需求又再次V型复苏,带动锡的需求上涨,而锡量却由于原矿的长期限制,无法提升,已确定进入了阶段三。那就是在供给不足的情况下,需求的复苏。

  精锡的下游消费,具体到行业就是,集成电路,计算机,手机,白色家电、通信基站,镀锡板,浮法玻璃、铅蓄电池、PVC、化学农药。有一个算一个,基本都是在大幅度的增长。

  简单说锡的下游看通信基站、化学农药、和白色家电就完事了。通信基站,不用我多说了吧;化学农药,不用我多说了吧;白色家电,不用我多说了吧。

  三年打基础——摘掉亏损帽子。2016年至2018年间,16年锡业逆转盈亏,摘掉亏损帽子;17年锡业净利润同比增长418%;18年锡业净利润同比增长25%。三年打基础,摘掉亏损帽子,正式完成。从此之后,锡业再无亏损之忧,每年净利润保底都有8个亿。

  五年大翻身——成为全省工业转型升级排头兵。这是一系列的升级计划,我可以给大家列出来:1、华联锌铟210万吨扩产计划;2、文山锌铟10万吨锌60吨铟冶炼建设规划;3、阴极铜12.5万吨升级改造计划;4、锡冶炼异地搬迁计划;5、华联锌铟360万吨扩产计划;6、锡材、锡化工、基础铟、高纯铟、铟新材料研发分中心设立;7、锡材锡化工多点布局建设。

  还有一点就是,除了云锡,根本就没看见云南对其他有色国企上过心,一门心思地盯着云锡,隔三差五来次拜访,隔几个周来次检查。什么云铜

  可以看见,云南是在云锡下了血本花了大功夫的,是把云锡作为样板在培养的。如果云锡国企改革行动不成功的话,我觉得张董事长应该是要被清算的。就这点而言,张董事长倒是和我们的利益一致,都希望锡业变好。只不过他代表的是大股东的利益,我们代表的是中小股东的利益,对于锡业何时变好的节点和事件有巨大的分歧。

  在未来能预见的,国内外大量的政府投资引导下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的制造业复苏,以及疫苗引爆的服务业经济复苏,配合美联储零利率大放水。我认为,大宗商品牛市,是有可能发生的,是值得我赌一把的。

  就算大宗商品牛市没发生,锡业一旦完成半导体铟靶材和氧化锡铟生产线的设立,完全锡材锡化工的扩产升级,挤进国内高科技高技术企业之中,市梦率行情也足够了。

  就算研发进度不如人意,锡业靠着今年底完工的华联锌铟360万吨扩产,每年16亿净利润,

  明年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000%+的行情,21年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00%,估值修复行情,我也可以接受的。就算上述事情还是没发生,锡业明年净利润如期增长,股价继续纹丝不动,那么还有着国企改革,整体上市,股权激励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