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种将镍层电镀在所需金属或非金属表面的工艺,大范围的应用于工业生产里,具有以下几个工艺特征:
电源和溶液选择:电镀镍加工一般会用直流电源,溶液则是含有镍盐和酸性添加剂的电解液。常用的镍盐有硫酸镍、氯化镍和镍硫酸盐等,酸性添加剂如硫酸、柠檬酸等能调节镍盐的酸碱度和电镀速度。
预处理:在进行电镀镍加工之前,需要对待镀件进行预处理,包括清洗、除油、除锈等工序。清洗可以去除待镀件表面的灰尘、油脂等杂质;除油可以去除待镀件表面的油污;除锈可以去除表面的氧化铁层,以保证电镀后的镀层质量。
电镀条件控制:电镀镍加工的质量和性能与电镀条件有关。常见的控制参数包括电流密度、电解液温度、PH值等。电流密度的选择应根据镀件的形状、尺寸等特点做调整,较低的电流密度能够得到更均匀的镀层。电解液温度的控制可以影响电镀速度和镀层结晶度,通常在50-60°C之间。PH值的控制可以影响镀层的光亮度和粒度,一般控制在3-5之间。
镀层性能控制:电镀镍加工能够最终靠控制镀层的性能来满足多种需求。例如,提高镀层的硬度可以通过增加镀液中的添加剂浓度和调节电流密度来实现;提高镀层的耐腐蚀性可以通过增加酸性添加剂的浓度和控制PH值来实现。
表面处理和后处理:电镀镍加工完成后,还需要进行表面处理和后处理。表面处理可以对镀层进行打磨、抛光等操作,以提高外观质量和光亮度。后处理可以进行烘干、涂漆等工序,以保护镀层和增加产品的功能性。
总的来说,电镀镍加工是一种能够在金属或非金属表面形成均匀、致密、具有一定性能的镍层的工艺。通过合理选择电源和溶液、进行预处理、控制电镀条件和镀层性能,以及进行表面处理和后处理,可以获得满足不一样的需求的镀层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