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0-83568869

13921398638

火炬电子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1970-01-01 电镀锡铜系列

  公司主要是做电子元器件、新材料及相关这类的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检测及服务业务,围绕“元器件、新材料、国际贸易”三大战略板块布局,构建泉州、广州两大生产制造基地,上海、北京、深圳三大运营中心。元器件板块主要由火炬电子、天极科技、福建毫米组成,新材料由立亚系公司实施,结合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采用批量生产及小批量定制化生产两种模式相结合,通过直销方式来进行销售。贸易业务由雷度系公司负责,采取买断销售方式来进行。报告期内,公司主要营业业务及经营模式未出现重大变化。

  (1)火炬电子成熟产品有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引线式多层陶瓷电容器、多芯组陶瓷电容器、脉冲功率陶瓷电容器、钽电容器、超级电容器等多系列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及通讯、电力、轨道交通、新能源等高端领域。

  (2)天极科技从事微波无源元器件及薄膜集成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并形成微波芯片电容器、薄膜电路、薄膜无源集成器件、微波介质频率器件四类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军用雷达、电子对抗、精确制导、卫星通信等国防军工领域以及5G通信、光通信等民用领域。

  (3)福建毫米以电阻器为核心产品,开发应用频段较广的各类电阻及衍生产品,面向航天、航空、船舶及高端医疗、电子汽车、物联网等中高端领域。

  立亚新材主要营业产品为CASAS-300高性能特种陶瓷材料,产品应用于航天、航空、核工业等领域的热端结构部件;立亚化学作为原材料供应基地,基本的产品为聚碳硅烷(PCS),一方面能作为高性能特种陶瓷材料的先驱体,另一方面,亦可作为基体制造陶瓷基复合材料。由PCS制备的纤维和基体都具有耐高温、抗氧化、高比强度、高比模量等优异特性,技术水平及产品性能领先。

  公司与多个国际知名品牌原厂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贸易板块覆盖产品最重要的包含大容量陶瓷电容器、钽电解电容器、金属膜电容器、铝电解电容器、电感器、双工器、滤波器等,下游涉及领域广泛,大多分布在于通讯产品、数码产品、汽车电子、安防、工业类电子等领域。

  随着下游电子科技类产品向轻薄化发展,推动MLCC产品整体向高容、高频、耐高温、高可靠性以及小型化发展,目前全球MLCC主要制造商大多分布在在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美国和中国大陆,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包括村田、太阳诱电、京瓷、TDK、三星电机、国巨、华新科、基美、风华高科(000636)、三环集团(300408)、宇阳科技等。

  ①军用方面:MLCC作为电子信息产品不可或缺的基本元件,充分受益于我国军队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进程。近年来国防军队现代化建设带来武器装备放量、信息化建设促进电子设备用量提升,将一同推动我国特种MLCC需求迅速增加。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我国特种MLCC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21亿元迅速增加到2021年的36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11.4%,预计我国特种MLCC市场有望在2024年达到51亿元,年均复合增速12.3%。

  军用MLCC行业具有资质及技术双壁垒,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对工艺和可靠性要求要求比较高,供应体系验证时间比较久,流程相对复杂,因此,行业集中度较高,竞争格局较为稳定。截至2021年,公司已连续10年荣登中国电子元件企业经济指标综合排序百强榜单(原中国电子元器件百强企业)。

  ②民用方面:受益于5G建设发展及新能源汽车等新兴起的产业和电子科技类产品性能升级的下游需求。从下游应用来看,移动终端是MLCC第一大应用领域,在5G的推动下市场有望一直增长。5G基站建设及汽车电动化及智能化的发展,也将加速MLCC需求上升。根据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数据,我国MLCC市场规模从2017年310亿元迅速增加至2020年的462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14%。预计2023年我国MLCC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33亿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速5%。

  公司拥有CNAS实验室认可的火炬电子实验室、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并设立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截至报告期末,拥有292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63项、实用新型专利219项、外观设计专利10项。

  复合材料是现代化军事装备的基础,材料性能高低对武器装备整体可靠性等方面有巨大影响。陶瓷新材料具备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抗氧化、抗蠕变、耐非物理性腐蚀、耐盐雾等优异性能,目前已发展到第三代,抗氧化、抗蠕变等性能更好。公司CASAS-300特种陶瓷材料以技术独占许可和自主研发的方式,掌握了“高性能特种陶瓷材料”产业化的一系列专有技术,该技术属国内首创,处于国内、外同行业的领先水平。公司产品性能、产能已具备稳定供货能力,主要使用在在航天、航空、核工业等领域。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国内疫情持续反弹不利态势,公司积极制定有效措施应对外部经营环境恶化带来的挑战。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96,030.71万元,同比减少18.7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640.60万元,同比减少9.8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8,438.07万元,同比减少10.63%;公司总资产735,816.63万元,较期初增长6.0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495,888.18万元,较期初增长6.03%。其中,第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1,738.20万元,环比增长32.5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249.45万元,环比增长56.00%。

  1、自产元器件仍为公司核心盈利业务,报告期内,受益于军用电子、新能源及新兴起的产业等下游市场需求量的提升,公司自产元器件整体保持增长。

  2、国际贸易板块受经济发展疲弱及疫情的影响,报告期内实现收入106,235.69万元,同比减少31.34%。

  3、报告期内,公司二级全资子公司雷度国际拟以850万美元收购新加坡MaxmegaElectronicsPTELTD之74%的股权,并于2022年7月28日完成股份交割。Maxmega专门干特种无源电子元件与半导体产品的销售和分销,东南亚市场分销经验比较丰富。本次收购有利于公司在东南亚开拓电子元器件市场,通过产业整合和资本合作,对进一步拓展国际业务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1、企业创新发展需要持续投入。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4,634.6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80%。截至报告期末,企业具有292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63项、实用新型专利219项、外观设计专利10项;正在申报专利173项,其中发明专利105项,实用新型51项。

  2、报告期内,立亚化学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立亚新材获评“省级博士后实践基地”、“省级院士专家示范站”;天极科技“微波瓷介芯片电容器的研制及产业化”项目荣获“广东省电子信息行业科技奖二等奖”。

  报告期内,子公司天极科技已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交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申请材料,并于2022年6月28日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出具的《关于受理广州天极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申请的通知》(上证科审(受理)〔2022〕69号),上市准备工作有序推进。公司分拆天极科技独立上市有利于双方突出主业、增强独立性,加快各自在不同细致划分领域的发展。

  数字化建设是公司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战略选择。公司2019年布局并投入SAP项目建设,顺利完成多个子公司执行上线年启动股份公司SAP项目建设,预计今年下半年完成上线。报告期内,公司推动脉冲生产线、电镀生产线数字化试点建设,通过数字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提升公司生产自动化和精细化水平,有效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

  近年来公司经营规模持续发展,资产金额的投入,资产规模、人员规模、业务规模快速扩张,势必对公司管理上的水准提出更高的要求。报告期内,公司构建人效管理体系,整体联动企业经营管理,智能优化管理效能,通过提升企业经营的人效进而提升公司效益,助力企业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安全是公司发展的前提,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一天比一天突出,已上升到国家安全层面。公司同样格外的重视企业安全防控,推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数据安全、环境安全等维度全面系统建立,搭建全面、立体的安全防御体系,保障企业安全,促进有序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已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二级保密资格证书。

  公司持续优化长期发展与股东当前利益诉求的平衡,探索多样化投资者回报机制,自上市以来维持稳定的现金分红政策。报告期内,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80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21,988.17万元(含税)。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及价值的认可,拟连续两年(2022-2023年)每年度以不低于3,000万元、不超过5,000万元的自有资金进行股份回购。截止本报告披露日,公司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已累计回购股份648,1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0.14%,已支付的总金额为29,99.39万元(不含交易费用)。

  目前,公司主要经营营业收入主要来自于以电容器为主的生产、销售业务。电容器作为基础电子元件,在消费电子、工业控制设备、医疗电子设备、安防等民用领域以及航空航天、武器装备等领域均有较大规模的应用。近年来,随着5G、智能终端、汽车电子等下游市场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电容器需求呈现出整体上升态势。电容器市场需求规模及变动,与下游各产业领域的市场规模及变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如果下游市场需求规模及其上涨的速度出现不利调整,公司以电容器为主的电子元器件业务收入将受到某些特定的程度的影响。

  公司基本的产品电容器所属的电子元件制造业为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大部分国际知名电容器生产企业已形成技术、规模优势,占据电容器市场较大的份额,国内的电容器生产企业规模、技术、产品结构与国际知名电容器生产企业任旧存在一定的差距。有别于传统应用领域,5G、汽车电子、智能终端等对电容器产品尤其是高性能电容器产品的市场需求将得到快速释放。如果国内电容器生产企业不能通过加大资产金额的投入,持续完善产品结构来积极应对新型市场需求,则在与国际有名的公司的竞争中将处于不利地位。

  为保证公司持续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公司持续加大资产金额的投入,资产规模、人员规模、业务规模等都有某些特定的程度的提升。截止本报告期末,企业具有10家全资子公司以及3家控股子公司,经营规模的逐步扩大对公司生产、销售、财务、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管理上的水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公司不能持续提升管理上的水准,建立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管理流程以及内部控制制度,将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影响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随着公司收入规模增加,应收账款也相应增长。公司的客户主要由大型电子科技集团、上市公司、军工企业等优质客户组成,该等客户回款记录良好,信誉较高,发生坏账的风险较小,但公司军工客户受国家预算及内部审批流程等相关因素影响,回款周期相对较长。

  作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公司持续开展电子元器件产品优化及新品研发工作,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形成从产品设计、材料开发到生产的基本工艺的一系列陶瓷电容器制造的核心技术,如“湿法淋幕成型一体化生产的基本工艺”、“全自动悬浮式瓷胶移膜生产的基本工艺”、“BX材料配方”、“BP高频材料配方”等。公司通过发展多元化产品线、稳定产品性能,提供技术标准、自主创新等一系列差异化竞争策略,积累了一大批下游用户,也推动了行业技术标准的提升,形成了较强的研发技术优势。企业具有CNAS实验室认可的火炬电子实验室、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工程研究中心,设立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截至报告期末,获得专利292项。企业成立成都科创中心,打造人才引进和储备的港湾,为持续推动总体研发战略与目标的有效落实提供重要支持。

  天极科学技术拥有自主可控的陶瓷介质材料制备技术与半导体薄膜工艺,是国内少数实现从陶瓷、薄膜等介质材料制备到微波无源元器件生产全过程的企业之一。核心产品中微波瓷介芯片电容器、薄膜电路、薄膜阻容网络的主要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微波瓷介芯片电容器的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关键技术巨介电常数晶界层介质基片制备技术主要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立亚新材CASAS-300特种陶瓷材料以技术独占许可及自主研发的方式,掌握了“高性能特种陶瓷材料”产业化的一系列专有技术,产品系列覆盖全面,是国内少数具备陶瓷材料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企业之一,公司产品性能、产能已具备稳定供货能力。

  公司自产业务遵循“卓越品质、专家服务”的营销理念,在北京、西安、上海、成都、武汉、洛阳、合肥、深圳、天津、杭州、南京等地设立子公司以及办事处。在销售过程中围绕技术推介、产品检验测试及质量保证和服务营销的特色,做好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同时,公司除立足主要大城市外,积极深入军工类厂商分布的二、三线城市,并注重挖掘潜在用户,开拓新兴市场,完善公司销售渠道,扩大市场占有率。

  公司贸易业务分别在国内主要城市、香港、日本等地设立子公司,在重点城市设立办事机构,覆盖海西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电容器下游用户较集中区域,贴近目标用户。并配备技术服务、质量控制等专业方面技术人员,为客户提供选型方案设计、售前技术培养和训练、样品试用测试等专业服务,按照每个用户的使用情况不断的、及时向原厂进行反馈。通过完善的技术服务,赢得用户的信赖,增强与客户的黏合度。

  在军用市场方面,公司作为首批通过宇航级产品认证的企业,承担多项国家军工科研任务,已与多数军工企业和事业单位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在民用电容器方面,公司依靠多年来技术、质量、服务方面的积累,在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用户认知度和市场信誉。火炬牌多层陶瓷电容器曾荣获国家重点新产品奖、高可靠多层陶瓷电容器曾荣获国家级火炬计划科技项目、福建省新产品奖、福建省科技进步奖、福建省名牌产品等荣誉称号,“火炬”牌注册商标被评为“福建省著名商标”、“福建省企业知名字号”等,品牌影响力显著。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风华高科盈利能力平平,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三环集团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火炬电子盈利能力平平,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是传播更多详细的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联的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