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天,雪花纷飞。堆雪人、打雪仗……孩子们纵情的在大雪中撒欢游玩。但是,朋友圈中的一条温馨提示让不少人“望雪止步”。提示中说,此次下雪用的是人工增雪的办法,而人工增雪用的炮弹是碘化银损害健康。提示中的说法是否事实?记者对此进行了查询。
朋友圈里,不少网友转发了这样一条音讯,“这次下雪用的是人工增雪的办法,由于人工增雪用的炮弹是碘化银,雪中会含有。请家中有宝宝的孩子,必定要注意:榜首不要吃雪。第二玩雪后及时洗手避免对皮肤的损伤。第三雪消融后的3-4天内是碘化银漂浮物最多的时分 必定要出门带口罩。”
记者查询发现,这条温馨提示不仅在石家庄微信朋友圈广泛传达,济南、聊城等地也在传达相同的音讯。
对此,石家庄市气象局人工影响气候中心的工作人员和记者说,2月13日,受东北回流冷空气影响,我市呈现一次降雪进程,为添加土壤墒情、下降森林火险等级、改进空气质量,石家庄市气象局捉住有利机遇,活跃安排火箭、飞机和地基烟炉展开空位一体化联合人工增雪作业。本次作业首要是针对西部山区森林防火,下降森林火险等级。截止到14日14时,全市共展开火箭增雪作业10点次,发射火箭弹40枚,焚烧碘化银烟条24根。一起,省人影办运12增雪作业飞机于16时31分起飞,21时05分落地,在石家庄境内展开飞机增雪作业,焚烧碘化银烟条16根。截止到14日14时,全市均匀降雪,4.5mm,主城区6.5mm,最大降雪呈现在西部山区,降雪量7.8mm。
“所以说,此次降雪的确采用了人工增雪的办法,但传言中说到的碘化银的副作用,却是言过其实,实属流言。”该工作人员说,由碘化银和辅佐成分组成的碘化银催化剂,大范围的应用于人工影响气候作业。在作业时,首要经过焚烧办法取得碘化银溶剂粒子,1克碘化银催化剂在-15℃环境下可构成10的13次方到10的14次方个冰晶核,所以播撒少数的碘化银催化剂就可以发生满足的人工冰核,到达作业要求。
该工作人员和记者说,国际上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端研讨碘化银催化剂对环境的影响。美国、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对碘化银催化降水后银离子浓度的长时间检测依据成果得出,人工影响气候作业发生的银离子浓度低,对环境的影响远低于世界卫生安排规范。我国也一向分外的注重人工影响气候对环境的影响问题,屡次检测和剖析依据成果得出,碘化银催化剂对生态环境没有发生晦气影响。所以,人工增雪(雨)对人体没有损害,市民不用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