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锡(Sn)是银白色金属,相对原子质量118.7,密度 7.3g/cm 3 ,熔点232℃,维氏硬度HV 12,电导率9.09MS/m,25℃时Sn 2+ /Sn的标准电势为- 0.138V。 锡的化学稳定性高,在大气中耐氧化不易变色,与硫 化物不起反应,几乎不与硫酸、盐酸、硝酸及一些有机酸的稀 溶液反应,即使在浓盐酸和浓硫酸中也需加热才能缓慢反应。 . 25℃时Sn 2+ /Sn的标准电势为-0.138V,在电化序中比 铁正,故锡镀层对钢铁来说通常是阴极性镀层。但在密封条件 下,在某些有机酸介质中,锡的电势比铁负,成为阳极性镀层, 具有电化学保护作用。 总的来说,锡具有抗腐蚀、耐变色、无毒、易钎焊、 柔软、熔点低和延展性好等优点,所以,电镀锡的应用非 常广泛。 . 因此,基于优良的延展性、抗蚀性,无孔锡镀层 的主要用途是作为钢板的防护镀层。金属锡柔软,富有延 展性,故轴承镀锡可起密合和减摩作用;汽车活塞环和气 缸壁镀锡可防止滞死和拉伤。 密封条件下,在某些有机酸介质中,锡的电势比铁 负,成为阳极性镀层,具有电化学保护作用。同时由于锡 离子及其化合物对人体无毒,锡镀层大范围的使用在食品加工和 储运容器的表面防护。 . 在电子工业中,利用锡熔点低,拥有非常良好的可焊接性、 导电性和不易变色,常以镀锡代镀银,大范围的应用于电子元器, 连接件、引线和印制电路板的表面防护。铜导线镀锡除提 高可焊性外,还可隔绝绝缘材料中硫的作用。 锡镀层还有其它多种用途,如将锡镀层在232℃以 上的热油中重熔处理后,可获得光亮的花纹锡层(冰花镀锡 层),常作为日用晶的装饰镀层。 在某些条件下,锡会产生针状单晶“晶须”,会造成电路 短路,另外,在低温度的环境中,锡易发生“锡疫”,转变为粉 末状的灰锡。在锡沉积铅、铋、锑等可以有效的预防以上事情发 生。 . 由于电镀锡层薄而均匀,能大大节约世界紧缺的锡资 源,因而电镀锡得到迅速发展。据统计,目前电镀锡钢板占 镀锡钢板总产量的90%以上。 镀锡溶液有碱性及酸性两种类型。 碱性镀液成分简单并有自除油能力、镀液分散能 力好、镀层结晶细致、孔隙少、易钎焊,但要加热、能 耗大、电流效率低,镀液中锡以四价形式存在、电化当量低, 镀层沉积速度比酸性镀液至少慢一倍,且一般为无光亮镀层。 以亚锡盐为主盐的酸性镀液具有平整光滑、可镀 取光亮镀层、电流效率接近100%、沉积速度快、可在常温 下操作、节能等优点,其缺点是分散能力不如碱性镀液,镀 层孔隙率较大。 . 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前几乎都采用高温碱性镀锡 工艺。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光亮剂的不断开发,使酸 性光亮镀锡获得快速地发展。因其适合使用的范围很宽,既可用于电 子工业和食品制造业制品的镀锡,也适合别的工业用的板材、 带材、线材的连续快速电镀,故其产量远大于碱性镀锡,已 趋于主导地位。 酸性镀锡 目前工业上应用的酸性镀锡液主要有硫酸盐镀液、 氟硼酸盐镀液、氯化物—氟化物镀液、磺酸盐镀液等几种类 型。 以硫酸亚锡为主的硫酸盐镀液在目前应用最为广泛, 其镀层质量良好、沉积速度快、电流效率高、镀液的分散 能力好、原料易得、成本低。 . 氟硼酸盐镀液可采用高的阴极电流密度,沉积速度快, 耗电少,镀液分散能力好,镀层细密光亮,可焊性好,常 用于钢板、带及线材的连续快速电镀,但成本比较高,特别 是存在BF 4 - 对环境的污染,所以应用受到限制。 有机磺酸盐镀液也是一种高速镀锡溶液,最大优点是 镀液稳定性高、对环境无氟化物污染,是近年来酸性镀锡 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氯化物-氟化物镀液为一种高速镀锡溶液,连续生产 线年前在国外 大多数都用在带材的高速电镀。由于氯离子对设备的腐蚀及氟 离子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未能得到普遍应用。 本节将主要以硫酸盐镀锡为例介绍酸性镀锡的镀液各 成分作用及工艺特点。 . 1.硫酸盐镀锡 (1)镀液成分及操作条件硫酸盐镀锡液主要成分为 硫酸亚锡及硫酸,因采用的添加剂不同可形成各种配 方,下表列出了国内部分硫酸盐无光亮镀锡(暗锡)和 光亮镀锡的配方及操作条件。 . 表8-1硫酸盐无光亮镀锡和光亮镀锡工艺规范 成分及操作条件 无光亮镀锡光亮镀锡 123456 硫酸亚锡Sn/g·L -1 40~5560~10045~6040~7050~6035~40 硫酸H 2 SO 4 /mL·L -1 60~8040~7080~120 140~ 170 75~9070~90 β-萘酚/g·L -1 0.3~ 1.0 0.5~1.5 明胶/g·L -1 1~31~3 酚磺酸/mL·L -1 60~80 40%甲醛HCHO/mL·L - 1 4.0~8.03.0~5.0 OP-21/mL·L -1 6.0~10 组合光亮剂/mL·L -1 4.0~20 SS-820/mL·L -1 15~30 SS-821mL·L -1 0.5~1 SNU-2AC光亮剂/mL·L -1 15~20 SNU-2BC稳定剂/mL·L - 1 20~30 BH911光亮剂/mL·L -1 18~20 HBV3稳定剂/mL·L -1 20~22 温度/℃15~3020~3010~2010~305~458~40 阴极电流密度/A·dm -2 0.3~ 0.8 1~40.3~0.81~41~41~4 搅拌方式阴极移动阴极移动阴极移动阴极移动阴极移动 . 镀前处理:酸性硫酸盐镀锡镀层的质量与镀前 处理有很大的关系。镀前处理要彻底,除油液中最 好不含硅酸钠。酸洗时不用盐酸和硝酸,可用1:5 的硫酸溶液。对于黄铜零件,应预镀一层镍或紫铜 打底,对于挂件,不一定要打底,但镀件入槽需要 用冲击电流,以免加工的铜零件发生局部的化学腐 蚀。 . 镀液的一般配制方法是:先边搅拌边将硫酸和酚 磺酸缓缓倒入去离子水或蒸馏水中,水的体积大约为欲配 制镀液体积的1/2~2/3,此过程是放热反应。然后在搅 拌下缓慢加入硫酸亚锡,待其完全溶解后,对溶液进行过 滤。最后加入各种添加剂,加水至规定体积。其中,β- 萘酚要用5 ~10 倍乙醇或正丁醇溶解,明胶要先用适量 温水浸泡使其溶胀,再加热溶解,将两者混合后,在搅拌 下加入镀液中。市售的添加剂应按商品说明书添加。 配制好的镀液在使用前,应进行小电流通电处理。 . 镀液各成分的作用 (1) 硫酸亚锡 主盐。 在允许范围内采用上限含量可提高阴极电流密度, 增加沉积速度;但浓度过高则极化程度低,分散能力变弱、 光亮区缩小、镀层色泽变暗、结晶粗糙。 浓度过低则允许的阴极电流密度减小,生产效率 降低,镀层容易烧焦。滚镀可采用较低浓度。 . (2) 硫酸 具有抑制锡盐水解和亚锡离子氧化、提高溶 液导电性和阳极电流效率的作用。 当硫酸含量不足时,Sn 2+ 离子易氧化成Sn 4+ 离子。 它们在溶液中易发生水解反应: SnSO 4 + 2H 2 O→Sn(OH) 2 ↓+ H 2 SO 4 2SnSO 4 +O 2 + 6H 2 O → 2Sn(OH) 4 ↓+ 2H 2 SO 4 从上式可知,硫酸浓度的增加有助于减缓上述水解 反应,但只有硫酸浓度足够大时才能抑制住Sn 2+ 和Sn 4+ 的水 解。 通常把 Sn 2+ /H 2 SO 4 控制在1 :5 左右。同时要注 意保持较低的温度。 . (3) 光亮剂 各类光亮剂在镀液中能提高阴极极化作用, 使镀层细致光亮。光亮锡镀层比普通锡镀层稍硬,并仍保持 足够的延展性,其可焊性及耐蚀性良好。 光亮剂不足时,镀层不能获得镜面镀层;光亮剂过多 时,镀层变脆、脱落,极度影响结合力和可焊性。但目前光 亮剂的定量分析还有困难,只能凭霍尔槽试验及经验来调整。 早期,光亮镀锡层的获得是将暗锡镀层经232℃以 上“重熔”处理。从20 世纪20 年代起人们就开始探索直接 光亮电镀锡的方法,但直到1975 年英国锡研究会采用了以木 焦油作为光亮剂,才为光亮镀锡工业化奠定了基础。近年来, 镀锡光亮剂的研究很活跃,性能优良的添加剂不断涌现,我 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 目前的镀锡光亮剂都是多种添加剂的混合物, 包括主光亮剂、载体光亮剂和辅助光亮剂三部分。 a. 主光亮剂 主要是含有不饱和烯基的羰基化合 物。分子结构中常含有共轭双键或大π键。各种醛类 (包括芳香族、脂肪族和杂环化合物)和一级胺类在碱 性条件下缩合成醛亚胺- 希夫碱,不饱和酮、胺等。如 1 ,3 ,5- 三甲氧基苯甲醛,o- 氯苯甲醛、苯甲醛、o- 氯代苯乙酮、苯甲酰丙酮等。光亮剂的基本结构多为下 列类型: . . 上述结构通式中的R l 、R 2 、R 3 ,和R 4 分别代表不同的取 代基。对同一结构,改变R ,能够获得多种不同的有机化合 物,它们都有一定的增光作用。主光亮剂大多不溶于水。 b. 辅助光亮剂 实验证明仅仅使用主光亮剂并不能获 得高质量的光亮镀层,需要同时添加脂肪醛和不饱和羰基化 合物,如甲醛、乙二醛、苄叉丙酮、丙烯酸、异丁烯酸、丙 烯酰胺等。这些添加剂称为辅助光亮剂,能与主光亮剂一起 协同作用,使晶粒细化,有增光作用。 . c. 载体光亮剂 由于大多数主光亮剂和部分辅助 光亮剂难溶于水,在电镀过程中易发生氧化、聚合等反应 而从溶液中析出,为此需要加入合适的增溶剂,通常为非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OP 类及平平加类。这类增溶剂称 为载体光亮剂,也可称载体分散剂。载体光亮剂同时具有 提高有机光亮剂在电极上的吸附量,提高增光效果,也可 以在较宽的电流密度范围内抑制亚锡离子的放电和细化晶 粒的作用。 常见的有聚乙二醇、聚乙二醇烷基醇醚、聚乙二醇丙 二醇镶嵌共聚物、溴化十六烷基吡啶、N- 卞基三甲基溴 化铵、 OP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等。 . 目前国内所采用的镀锡光亮剂多为技术保密的专利或商品。 如表8 -1 所列SS-820 ,SS-821 光亮剂基本组成相似,是不 饱和醛( 或酮) 、芳香醛( 或酮) 和聚氧乙烯壬基醚等非离子 表面活性剂的加成物,并包含有甲醛。 组合光亮剂的制备方法为:将对,对-二氨基二苯甲烷 20g-30g 溶于水 ( 加热 ) ,再溶于 100mL 乙醇中;另用 100mL 乙醇溶解苄叉丙酮40mL -60mL ,在搅拌下,将上 述两种溶液缓慢加入 300mL - 400mL 的 OP-21 乳化剂中 ( 天冷时OP-21 易凝固,应先在水浴中加热使其熔化) ;再加 入40 %甲醛溶液100mL -200mL ;最后用乙醇稀释至1L ( 严禁用水稀释) ,充分混合均匀即成。 . (4) 稳定剂 镀液不稳定、易浑浊是硫酸盐镀锡 的主要缺点。如果不加稳定剂,镀液在使用或放置过程中, 颜色逐渐变黄,最终发生浑浊、沉淀。镀液混浊后,镀层 光泽性差、光亮区窄、可焊性下降,难以镀出合格产品; 且该混浊物呈胶体状态,难以除去和回收,导致锡盐浪费。 镀液混浊的原因相当复杂,一般认为主要是镀液中 Sn 4+ 离子的存在及其水解的结果。即Sn 4+ 离子浓度达到 一定值时,将发生水解反应: Sn 4+ +3H 2 O→ α-SnO 2 ·H 2 O↓ +4H + . 水 解 产 物 α-SnO 2 ·H 2 O 会 进 一 步 转 化 为 β- (SnO 2 ·H 2 O) 5 。 α-SnO 2 ·H 2 O 可 溶 于 浓 硫 酸 , 而 β- (SnO 2 ·H 2 O) 5 不溶于酸与碱,并很容易与镀液中的Sn 2+ 锡离 子形成一种黄色复合物,进而转变为白色的β- 锡酸沉淀。 此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镀液温度高于其浊点 温度时,将与增溶的光亮剂一起从镀液中析出,也是使镀液 浑浊的一种原因,但选择浊点高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就可避 免。因此,稳定剂的选择原则主要是防止Sn 4+ 离于的生成 和水解。镀液中的Sn 4+ 离子主要是通过以下两种途径生成。 . a. 镀液中的Sn 2+ 离子被溶解氧或阳极反应氧化: 2Sn 2+ +O 2 +4H + →2Sn 4+ +2H 2 O 或 Sn 2+ → Sn 4﹢ +2e b. 锡阳极溶解过程中直接生成Sn 4﹢ 离子: Sn( 阳极) →Sn 2+ + Sn 4+ +6e 为此,可从以下方向着手选择稳定剂:1 、合适的 Sn 4+ 、Sn 2+ 的络合剂以抑制锡离子的水解和Sn 2+ 离子的氧化, 如酒石酸、酚磺酸、磺基水杨酸等有机酸和氟化物;2 、比 Sn 2+ 更容易氧化的物质( 抗氧化剂) 以阻止Sn 2+ 氧化, 如抗坏 血酸、 V 2 O 5 与有机酸作用生成的活性低价钒离子等; 3 、Sn 4+ 的还原剂,使Sn 4+ 还原为Sn 2+ ,如金属锡块;以及 上述物质相互组合的混合物。 . (5) 其它添加剂 目前仍有不少产品使用无光亮酸性镀锡。 该类镀液多选择明胶、β- 萘酚、甲酚磺酸等为添加剂,以使 镀层细致、可焊性好。 萘酚起提高阴极极化、细化晶粒、减少镀层孔隙的 作用。由于这类添加剂是憎水的,含量过高时会导致明胶凝结 析出,并使镀层产生条纹。 明胶最大的作用是提高阴极极化和镀液分散能力、细 化晶粒。与β- 萘酚配合时有协同效应,使镀层光滑细致。明 胶过高会降低镀层的韧性及可焊性,故镀锡层要求高可焊性时 不应采用明胶,即使普通无光亮镀锡溶液,明胶的加入量也要 严加控制。 . 操作条件的影响 (1) 阴极电流密度 根据镀液中主盐浓度、温度和搅拌情 况等的不同,光亮镀锡的电流密度可在1A/dm 2 -4A/dm 2 范 围内变化。电流效率一般可达100 %。 电流密度过高,镀层变得疏松、粗糙、多孔,边缘 易烧焦,脆性增加;电流密度过低,则得不到光亮镀层,且 沉积速度降低而影响生产效率。 . (2) 温度 宜低不宜高。无光亮镀锡一般在室温下进行, 而光亮镀锡宜在10℃-20℃下进行。因为Sn 2+ 的氧化和 光亮剂的消耗均与温度有关。 温度过高, Sn 2+ 氧化速度加快,混浊和沉淀增多,锡 层粗糙,镀液寿命降低;光亮剂的消耗亦随温度上升而加 快,使光亮区变窄,镀层均匀性差,严重时镀层变暗,出 现花斑和可焊性降低。 温度过低,工作电流密度范围变小,镀层易烧焦,并 使电镀的能耗增大。 加人性能良好的稳定剂可提升工作温度的上限值。 . (3) 搅拌 光亮镀锡应采用阴极移动或搅拌,阴极移动速 率为15 次/min -30 次/min ,这有助于镀取镜面光亮镀层和 提高生产效率。但为防止Sn 2+ 氧化,禁止用空气搅拌。 (4) 阳极 酸性镀锡阳极一般会用99.9 %以上的高纯锡。 纯度低的阳极易产生钝化,会促进溶液中Sn 2+ 离子被氧化成 Sn 4+ 离子,因此导致Sn 4+ 的积累和镀液混浊。同时要求晶粒 细小,为达到这个要求,一般用铸造法或辊压法制备阳极。铸 造法制备阳极的时候最好用冷水迅速冷却,以防止锡晶粒粗大。 为限制阳极电流,防止阳极钝化,阴阳极面积比一 般选在1 :2 左右。 为防止阳极泥渣影响镀层质量,可用耐酸的阳极袋。 . (5) 有 害 杂 质 的 去 除 Cl - 、NO 3 - 、Cu 2+ 、Fe 2+ 、As 3+ 、Sb 3+ 等杂质对酸性光亮 镀锡层质量有明显影响,使镀层发暗、孔隙增多,要注意防 止。 金属离子一般是由被镀金属溶解在强酸性镀液中引入的, 可以用预镀镍打底层或冲击电流的方式减少这些离子的引入。 金属离子杂质可用小电流密度( 如0.2A/dm 2 ) 长时间通电处 理去除。 但尚无有效去除Cl - 、NO 3 - 的方法。 酸性光亮镀锡对NH 4 + 、Zn 2+ 、Ni 2+ 、Cd 2+ 等不敏感。 . (6) 镀液维护 a 、为防止锡离子水解而使溶液混浊,必须控制锡离子与 游离硫酸的含量比在1 :5 左右。同时应保持镀液温度较低。 b 、镀件入槽要用冲击电流,特别是复杂的零件,防止因 镀液的强酸性使零件深凹处腐蚀而污染镀液。 c 、光亮剂要勤加少加,混浊的光亮剂不可以使用,每次净 化处理后的镀液要加适量的分散剂。 d 、定期用不含Cl - 的活性炭(0.5 ~1g/L )或处理剂净 化过滤镀液。 e 、停镀时阳极不必取出,渡槽要加盖,防止过多接触空 气,以延缓Sn 2 + 的氧化 . 许多光亮剂含有苯胺类及其衍生物。这些芳香族胺 类可被氧化成对苯醌,导致镀液变黄。有机杂质过多会使镀 液粘度显著增加,镀液难以过滤,镀层结晶粗糙、发脆,出 现条纹和针孔等疵病。可用1 ~3g/L 活性炭除去有机杂质, 处理时需将镀液加温至40℃左右,并充分搅拌,待静止后过 滤。 锡盐的水解产物是呈胶体状态,难以过滤,可加入聚 乙烯酰胺等絮凝剂,使水解物凝聚后过滤除去。 此外,镀锡后需焊接的钢铁零件要先预镀铜( 约3μm) 以增强结合力;铜及铜合金镀锡要带电入槽;黄铜直接镀锡 时由于合金中锌的影响会出现斑点或镀层发暗,应先镀铜及 镍。 . 2. 冰花镀锡 冰花镀锡也叫晶纹镀锡。它利用镀锡层重熔后冷却结 晶,经腐蚀后即显出花纹隐影,再在同一镀锡电解液中二 次镀锡,便得到明暗相间,立体感强的花纹图案。冰花镀 锡大多数都用在某些商品的外观装饰,通常在冰花镀锡后再罩 一层色漆可以使商品更加精美高雅。 工艺流程: 镀件→化学除油→热水洗→冷水洗→活 化→冷水洗→镀第一层锡→冷水洗→吹干→烘烤热熔→冷 却→浸硫酸→镀第二层锡→清洗→涂透明清漆→成品。 . 镀液组成及工艺条件 硫酸(1.84 ) 80 ~90 ml/L 硫酸亚锡 40 ~60 g/L SNU-2a (光亮剂) 15 ~20 ml/L NSR (稳定剂) 20 ~30 ml/L 温度 18 ~32℃ 电流密度 1 ~3 A/dm 2 S 阴极 :S 阳极 1 :2 工艺条件的影响 第二次电镀中电流分布的均匀性 越好,则生成的冰花图案的明暗相间度和立体感越差。由于 脉冲电流的均匀性优于直流和正弦电流,因此镀冰花锡一般 采用直流或正弦电流。 采用局部区域进行局部骤冷的冷却方式,能改变冰花 镀的花型。 . 3. 氟硼酸盐镀锡 氟硼酸盐镀锡可采用很高的阴极电流密度并有相当宽的 阴极电流密度范围,沉积速度高,分散能力好,镀层结晶细 致,洁白而有光泽,可焊性好,适用于挂镀、滚镀和线材电 镀,常用于钢板、带及线材的连续快速镀锡;但镀液成本较 高,买不到氟硼酸亚锡时需自行配制,溶液中的BF 4 - 对环境 造成污染,所以应用不广泛。 镀液成分及操作条件列于表8 -2 。镀液中的氟硼酸亚 锡和Sn 2+ 为主盐,适量的游离氟硼酸能保持镀液稳定,硼 酸可抑制游离氢氟酸的产生,β- 萘酚、明胶等添加剂的作 用与在硫酸盐镀锡液中的作用类似。 . 表8-2 氟硼酸盐镀锡工艺规范 成分及操作条件 无光亮镀锡 光亮镀锡 氟硼酸亚锡Sn(BF 4 ) 2 /g·L -1 200 (100 ~400 ) 50 (40 ~60 ) Sn 2+ /g·L –1 80 (40 ~160 ) 20 (15 ~25 ) 游离氟硼酸HBF 4 /g·L -1 100 (50 ~250 ) 100 (80 ~140 ) 明胶/g·L -1 6 (2 ~10 ) β- 萘酚/g·L -1 1 (0.5 ~1 ) 37 %甲醛HCHO /mL·L -1 5 (3 ~8 ) 胺- 醛系光亮剂 ① /mL·L -1 26 (15 ~30 ) OP-15 10 (8 ~15 ) 温度/℃ 20 (15 ~40 ) 17 (10 ~25 ) 阴极电流密度/ A·dm -2 挂镀 3.0 (2.5 ~12.5 ) 2 (1 ~10 ) 滚镀 1.0 1 (0.5 ~5 ) 极限阴极电流密度 /A·dm -2 20℃、搅拌 25 40℃、搅拌 45 阴极移动/m·min -1 适宜 1.5 (1 ~2 ) 阳极 99.9%以上纯锡 99.9%以上纯锡 阴阳极面积比 1 :2 1 :2 ① 胺- 醛系光亮剂的配制:在2%Na 2 CO 3 溶液中加入280mL 乙酰基乙醛和160mL 邻甲苯胺,于 150℃下反应10 天, 将所得的沉淀物用异丙醇溶解配制成20%的溶液。此溶液即为胺- 醛系光亮 剂 . 镀液配制方法:将氟硼酸亚锡溶入去离子水或蒸馏 水中,水的容积大约为欲配制镀液容积的1/2 -2/3 ;加入 已用热水溶解好的硼酸;加入氟硼酸,调整溶液pH 值至规 定值;然后在强烈搅拌下加入各种添加剂。其中,β- 萘酚 要先用5 倍—10 倍乙醇或正丁醇溶解、OP -15 预先用水 溶解。 氟硼酸亚锡的自制方法:在计算量的氢氟酸中缓 慢加入略过量的硼酸,以生成氟硼酸;加热溶液,缓慢加入 计算量的氧化铜或碱式碳酸铜,以生成氟硼酸铜,搅拌至完 全溶解;搅拌下缓慢加入锡粉至溶液蓝色完全消失, 以发生 反应 Cu(BF 4 ) 2 +Sn→Sn(BF 4 ) 2 +Cu 过滤溶液。清液即为氟硼酸亚锡Sn(BF 4 ) 2 溶液。 . 氟硼酸盐镀锡的阴、阳极电流效率均接近100 %,溶液 主要成分很容易自动保持平衡,因此,镀液维护简单。生产 中通常简单地以相对密度为1.17 、pH 值为0.2 作为溶液控 制的指标;当镀层结晶粗大时可补充添加剂;使用较长时间 后,可采用活性炭处理,并重新添加添加剂。 必须要格外注意的是,阳极袋不能用尼龙和氯丁橡胶制造,应 采用聚丙烯或氯乙烯- 丙烯腈共聚物(Dynel );不能采用 空气搅拌;为避免生成氟硅酸盐,过滤镀液时不能用含硅 的助滤剂,可用橡胶衬里的过滤机,过滤介质用滤纸。 . 4. 有机磺酸盐镀锡 有机磺酸盐镀液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高速镀锡溶 液,目前是酸性镀锡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其最大优点是 工艺成分简单,操作容易,维护方便,适应能力强,镀液稳 定性好、对环境无氟化物污染,是一种比较经济的镀锡工 艺。 但它的镀层粗糙、孔隙多、抗侵蚀的能力差,镀后 要经过软熔处理。 常见的磺酸盐有甲磺酸、酚磺酸、氨基磺酸、乙 氧基甲萘酚磺酸等。 有机磺酸盐镀锡的工艺规范,列于表8 -3 。 . 表8-3 有机磺酸盐镀锡工艺规范 成分及操作条件 配方一 配方二 硫酸亚锡SnSO 4 /g·L -1 64 30 ~40 硫酸H 2 SO 4 /g·L -1 70 ~90 酚磺酸C 6 H 4 HSO 3 H /g·L -1 20 ~60 氨基磺酸H 2 NSO 2 OH /g·L -1 50 二羟基二苯砜(C 6 H 4 OH)SO 2 /g·L -1 5 聚乙二醇(M≥6000) /g·L
2024年吉林和龙事业单位公开招聘112名人员历年高频难、易点(职业能力测验共200题含答案解析)模拟试卷
2024年11月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政府松洲街道办事处公开招考2名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人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山东]2024年山东法官培训学院招聘工作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试卷附带答案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