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0-83568869

13921398638

一天吃透一龙头公司:大疆创新

1970-01-01 检验室

  公司2023年营收约500亿元,彭博社估算其净利润率 18%-20%,连续连续12年盈利,其分业务收入和分业务收入占比等情况分别如下:

  业务覆盖大疆创新的业务最重要的包含:消费级产品、工业级产品、智能驾驶技术和无人机解决方案。其中消费级产品占比超过80%。

  大疆推崇工程师文化,坚持以技术为底蕴,产品迭代能力强,速度快,研发人员占比达45%。

  坚持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例如飞控系统。飞控系统、机器视觉、智能传感等23个核心技术领域的专利矩阵,截至2023年累计专利申请量超8,600个,仅有20%的零部件进行外部代工。

  大疆坐落于世界电子制造中心深圳,受益于全球*的电子零部件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保障高利润率,成本优势让海外无人机制造商难以在价格上与之抗衡

  总体占全球无人机市场85%,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占比超70%,中国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占有率73%,掌握世界制空权。

  大疆占美国市场无人机市场占有率77%,其贡献了大疆海外收入的约45%。为满足美国FAA等监督管理要求,大疆已组建本土化合规团队,维持在北美市场的强劲竞争力。

  在东南亚、南美及部分非洲市场,大疆采用“技术培养和训练+分期付款”等模式,降低了用户初期投入门槛,促进了农业、测绘、安防等专业应用的快速普及。

  机器人战略布局,2023年底将营业范围新增智能机器人。大疆无人机具备机械结构、动力系统、控制管理系统和传感器等,与机器人技术具有同源性,为大疆提供充沛的技术沉淀。机甲大师RoboMaster赛事提供人才储备。早期投资者均广泛布局机器人领域。

  结合现有供应链,大疆成熟量产的无人机组件(涵盖高性能电机、动力电池、精密减速器、传感器及通讯模块等)与机器人生产存在可复用性。

  粤港澳大湾区是全球*同时拥有AI和机电技术的地区,具备全球*的机电产业采购成本及千万级无人机量产经验。大疆基于无人机供应链开发DJIIndusPro系列机械臂,价格仅为同种类型的产品的60%。2023年出货量达12,000台。

  前董事长李泽湘教授建立了完善的机器人生态,其创立的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被誉为“中国机器人硅谷”。

  李泽湘教授培养和孵化了多家机器人科技公司,被誉为“中国机器人之父”。李泽湘教授建立了完善的机器人生态,其创立的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被誉为“中国机器人硅谷”,汇集大疆、固高科技等科技公司,可高效获取机器人产业资源。

  智能驾驶。大疆进军智能驾驶领域始于2015年,在硅谷设立研发中心,聘请特斯拉前无人驾驶系统工程总监Darren Liccardo和苹果前天线设计团队负责人Robert Schlub加入。2019年建成首座车规级工厂,2022年*智能驾驶量产项目交付。

  技术方案惯导双目系统(7V/10V方案)以纯视觉+激光雷达,通过算法优化实现超高的性价比,硬件成本7000元,仅为特斯拉FSD的1/5,让售价15万元以下的车型也能搭载智能驾驶功能。

  大疆车载业务2023年拆分,作为卓驭科技独立运营。与INVIDIA合作,获比亚迪入股,2025年将有约200万台乘用车搭载大疆车载的智驾系统上路。

  携手比亚迪、英伟达加速推进,“*性价比”横扫市场。2023年大疆车载部门从大疆拆分出来,作为卓驭科技独立运营。2024年9月,卓驭科技与NVIDIA达成合作握手,宣布将基于英伟达的下一代集中式车载计算平台NVIDIADRIVEThor打造智能驾驶解决方案。2024年底,卓驭科技获得比亚迪入股,未来比亚迪或推出卓驭科技(大疆车载)智驾方案的车型,助力高阶智驾下沉。

  国内双目摄像头方案能做到相对成熟的只有大疆车载,并且相比于专注于20万元以上豪华车型的智驾供应商,大疆车载技术方案强调性价比和成本优势,能与之相竞争的智驾供应商较少。据大疆车载估计,2025年将有约200万台乘用车搭载大疆车载的智驾系统上路。类似特斯拉FSD系统,大疆的智能驾驶系统能赋能机器人大脑,实现环境感知及自主决策。

  根据大疆创新2018年的融资材料,主要营收来源在于消费级无人机销售,约占整体营收的60%~70%。毛利率为30%~40%。

  大疆近年来不断拓展无人机生态系统,通过提供飞行数据分析、云平台服务(如DJI Terra、DJI Pilot等)和行业解决方案,构建起长期客户黏性和数据生态,为未来业务多元化奠定基础。

  大疆通过”母公司控股+子公司分拆”的架构设计,至少对外投资了12家公司,涉及无人机上下游、AR、芯片、生物医疗等领域。已培育出专注激光雷达的Livox、深耕农业无人机的DJIAgras等7家估值超10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

  2016年9月获得2015年度深圳科技奖市长奖,入选了胡润百富榜,以240亿元财富排名第77位。2019年获得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大奖,2020年中国*影响力的50位商界*,2023福布斯中国*影响力华人精英TOP100评选榜单,2024年以350亿元人民币财富位列《2024年·胡润百富榜》第128位。

  汪滔与乔布斯同样推崇“科技艺术品”,“用户未知的需求创造”,2012年大疆精灵的诞生如同iPhone颠覆手机行业,以“飞行+影像”一体化重新定义航拍;两人均将产品视为艺术,汪滔定下“激极尽志,求真品诚”的企业座右铭,与苹果“ThinkDifferent”异曲同工,本质上都是用价值观筛选用户。

  技术是汪滔最为看重的核心竞争力,大疆的无人机在飞行稳定性、拍摄画质、智能避障等方面都具有*的表现,不仅为大疆赢得了市场,也颠覆了人们对无人机的认知。“品位”也是汪滔经常提及的概念。大疆的无人机不仅在技术上*,在外观设计上也独具匠心,展现出科技与美学相融合的魅力,成为很多用户心目中的“科技艺术品”。对“品位”的追求,使得大疆在竞争非常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吸引了众多追求高品质的用户。

  李泽湘是香港科技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大疆创始人汪滔在香港科技大学进修期间,李泽湘正是其导师,并且李泽湘曾出任大疆董事长,在大疆发展早期发挥扮演了重要角色。

  大疆创业初期,业务仅处于航模作坊级别,但其汇聚的人才却是*水准,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汪滔的导师李泽湘教授。李泽湘教授在学术界与创业界均积累了广泛的资源与人脉。身为大疆最早的大股东之一,他凭借自身影响力,为大疆吸引了众多来自香港科技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的人才,其中不少人成为了大疆最核心的研发力量。不仅如此,李教授还积极邀请行业内的领军人物助力大疆,使大疆拥有了令人羡慕的研发实力。

  应用场景爆发,市场需求推动其迅速增加。根据DroneAnalyst 2024 Report的数据,预计到2025年,全球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到32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超过30%。这一增长的背后,农业、物流和安防三大领域成为主要驱动力、

  技术融合发展。技术的快速迭代正在将无人机从单纯的飞行工具转变为高度智能化的终端设备。生成对抗网络(GAN)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大幅度的提高了无人机的环境感知能力。例如,大疆的Phantom 4 RTK通过AI视觉系统实现自主避障和目标跟踪,适用于复杂地形的测绘任务。

  政策风险欧美空域管制趋严,如美国FAA的远程ID要求,到2025年将增加一定的合规成本可能,压缩大疆利润,尤其在占海外收入50%的北美和欧洲市场。

  麦肯锡2024预测,技术替代低轨卫星(如Starlink)和无人驾驶技术威胁物流无人机优势。

  人形机器人是理想战略发展趋势。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预测,当全球人形机器人保有量突破1亿台时,整机市场规模将跃升至十万亿元量级,相较无人机市场规模预计扩张百倍级。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飞跑的鹿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投资界处理。

  投资界24h Labubu捧出河南新首富;一位广州00后女生爆红;淡马锡要换掌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