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0-83568869

13921398638

传说中的“纳米液态膜”不过是智商税罢了 钛度实验室

1970-01-01 检验室

  在大屏智能手机时代到来之后,钢化膜可以说是手机的必备配件之一了。同时,手机表面覆盖玻璃也几乎成为了厂商之间的共识,我们熟悉的康宁大猩猩玻璃都已经更新到了第六代,号称能承受15次1米的跌落测试。为什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多数人依旧会选择给手机贴膜?

  一个很大的原因是相比于任何碎屏险以及第三方屏幕产品来说,贴膜的成本要低得多,尤其是钢化膜这种经过充分竞争的市场,你还可以找到9.9元包邮还买一送一的产品。

  但随着手机设计的变化,传统的钢化膜似乎遇到了问题——屏幕慢慢的变大的曲率。从之前的屏幕边缘的2.5D过渡处理,到今年大多数4000元以上旗舰产品都具备的曲面屏,对于钢化膜与屏幕贴合的要求也随之增高,即便加入热弯工艺,钢化膜依旧很难做到完美的适配。在这样一个时间段,一种新的“膜”进入了大家的视野,同时也慢慢的出现在抖音、快手的首页上,它就是“纳米液态膜”。

  我们在淘宝上搜索“纳米液体手机贴膜”就会弹出一堆类似产品,售价从十几元到三十多元不等,均价在20元左右的水平,它们有的写得是美国进口,有的则没有详细产地,我们甚至还看到了近40元的“德国进口”版本。非常“凑巧”的是,它们在产品标题中都没再次出现品牌名称,全部的产品的包装也都是一种浅蓝色的瓶子,其中最畅销的店铺显示已经有超过8万人收货了。

  我们选择了其中两款,一款是9.9元包邮的普通版,另一种则是号称“美国进口、官方认证”的“原封正品”,售价25元一瓶(包邮),从两个产品的外包装来看,25元的明显要大上一圈,另外还附上了一些简单说明,背部也注明了厂家是深圳的,让我感觉这15元差价真是“物超所值”!

  不过,仔细一看,这个25元的外壳其实就是由两部分所组成的,多出的外壳只是厂家后“套上”的而已,卸下这层伪装,两个包装就变得完全相同了,这其中的套路相信也看明白了吧,没准它们在生产线上已经有过“一面之缘”了。

  另外,除了淘宝/天猫平台之外,在京东平台搜索这种产品同样会发现大量的店铺,最多的评价数量已超越了7200,可见这种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从始至终保持着较大的量级,很多消费者处于好奇或者被宣传所吸引已经购买并使用了此类产品。

  在购买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些商品好评率很多都达到了90%以上,但是仔细查看评论就会发现,不但有大量的重复图片或是刷评论的嫌疑,在差评中反应的问题也基本一致,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开始对它进行测试。

  值得一提的是,9.9元包邮的产品虽然价格更低,但是容量却更加实惠,比25元产品要更多一些。我们将两款产品滴在普通的钢化膜上,观察它们的变化,在“纳米液态膜”与玻璃接触后,确实如宣传所说,开始自动铺开,并且在反光下我们大家可以看到它确实形成了一层薄薄的“膜”状物质,看来它们确实不只是一瓶清水而已。

  经过几分钟静置之后,再用手去触摸玻璃表面,是感受不到物理边缘的(即使在没有涂满全屏的情况下),所以这层膜实际上是很薄的一层,随后我将滴上膜的部分与尚未附着的地方对着灯光进行了观察,它们的透光性表现几乎一致。需要说明的是,这次测试我们特意采用了具备防窥能力的钢化膜,深色与特殊角度消光的处理对于透光性的削弱更敏感。所以这类膜至少对于透光是没什么影响的。

  然后就是官方宣称的“防指纹能力”,我在两个区域进行了很多按压、滑动操作后,在肉眼观察下对于指纹留存的表现确实有所提升,随后我采用了验证“疏油层”的方法对它进行了验证,滴两滴水到表面,水滴呈现团状而非散射状,证明“纳米液态膜”给玻璃表面附着了一层具备疏油、疏水能力的物质,确实有一定的抗指纹能力。

  不过目前出厂的手机基本都会有,这层膜在经过几个月使用之后才会慢慢被磨损,所以对于新手机用户来说,“纳米液态膜”的这个作用可以说是画蛇添足。

  最后要说的也是它最神奇的能力即硬度增强能力,在商家的介绍当中,有的写得是“纳米防爆”,有的则是“10H硬度”,这里要说到两个概念:一个是“硬度”一个是“硬度单位”。我们先说硬度,在学术上的定义是“固体对外界物体入侵的局部抵抗能力”,通俗但不严谨地说就是“两个物品相互摩擦/碰撞,受损的就是硬度低的”。而表示硬度的单位有很多,我们最熟悉的是“莫氏硬度”,除此之外还有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维氏硬度等。

  与莫氏硬度相对应的有一个莫氏硬度表,它上面为各种常见材料标注了硬度等级,排在首位的金刚石/皓石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它的硬度是10,而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玻璃、金属也在当中,它们的莫氏硬度分别为6和5.5,也就是说我们覆盖玻璃的手机表面是不会被金属伤害的,那宣传当中的“10H硬度”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并不是莫氏硬度的单位,而是铅笔硬度的单位,铅笔硬度是从H~10H。当然,即便是最硬的铅笔,其硬度和金属也是没法比的,所以“纳米液态膜”的防划、防摔性能几乎等于0。

  那么我们在网上看到的许多视频也确实能够正常的看到砸核桃、用刀划这样的情节,问题的答案其实就在手机的材质上,前面也说到了慢慢的变多厂家选择用玻璃作为屏幕保护材质,所以商家能肆无忌惮地对贴膜后的手机进行“硬度试验”,这里他们测试的不是“膜”的硬度而是手机自身的硬度罢了。

  这从反方向也说明了这层膜实际上连传统的塑料膜都不如,为了进一步测试,我们在一块塑料膜上涂抹了“纳米液态膜”,然后用刀子进行划动测试,答案一目了然,塑料膜上全是划痕,可见“纳米液态膜”对于硬度的增强纯属是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