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0-83568869

13921398638

三孚新科主要营业产品市占率不及1%毛利率逐年下滑核心竞争力不足

1970-01-01 检验室

  自称为“国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表面工程专用化学品提供商”,然而主要营业产品市占率却不及1%,产品覆盖率较低。且报告期内,该公司研发投入远逊同行,成本转移能力较弱,毛利率逐年下滑。这样的企业若上市,长期资金市场是否看好?

  2月2日,广州三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孚新科”)首发上会获通过。资料显示,该公司本次IPO计划募资2.6亿元,用于替代氰化电镀的高密度铜电镀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补充流动资金等。

  1月28日,针对研发投入、成本转移能力等问题,时代商学院向三孚新科发函询问,截止至发稿,对方仍未回复。

  三孚新科成立于2009年4月13日,注册资本为6913.36万元,前身为广州三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3月24日至2017年11月1日,三孚新科在全国股转系统挂牌并公开转让,证券代码为836367.OC。目前,该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上官文龙、翟承红夫妇,两人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合计控制三孚新科62.13%的股份。

  据招股书,三孚新科从事表面工程化学品研发、生产、销售,产品主要使用在于PCB、五金卫浴、通讯电子等领域。表面工程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现在已经成为新材料领域和先进制造技术中的发展重点。

  针对不同的应用领域,表面工程化学品可分为电子化学品和通用电镀化学品两类。其中,集成电路电路、PCB、平板显示等电子化学品的技术门槛较高,国内市场主要被国际巨头占据,集中度较高。

  2017—2020年上半年,三孚新科研发费用率分别为5.7%、5.83%、5.39%、5.45%,同行可比公司研发费用率均值则分别为7.45%、7.37%、6.98%、9.38%,可见三孚新科研发费用率与行业均值存在比较大差距。

  对此,三孚新科在招股书中坦言,公司整体研发投入相比来说较低,不能有效支持持续的技术创新,存在技术创新落后于同行竞争对象的风险,对公司未来技术先进性存在不利影响,进而影响未来产品的竞争力和经营业绩。

  从营收规模看,目前,三孚新科的营业收入仍处于行业中下游水平。以2019年为例,该公司营业收入为2.21亿元,同行企业如JCU株式会社(日本)、上村工业株式会社(日本)、光华科技(002741.SZ)、上海新阳(300236.SZ)的营业收入分别是14.6.亿元、34.23亿元、17.14亿元、6.41亿元,约为三孚新科的3—8倍。

  值得一提的是,按产品应用领域划分,三孚新科的主要营业产品包括印刷电路板、五金卫浴、电子通讯领域、汽车零部件等。报告期内,其印制电路板的出售的收益占比分别为31.45%、37.49%、39.72%和45.42%,销售占比逐年增长。

  然而,该公司在招股书披露,其印刷电路板产品在PCB领域的市占率不及1%。国际巨头如安美特(NYSE:ATC)、陶氏化学(Nasdaq:DOW)、日本上村(4966.TSE)等凭借技术、规模、品牌等优势,长期垄断着这一市场。可见,三孚新科不仅研发投入不及同行,还不具有市场规模优势。

  一般而言,企业的产品竞争优势、技术先进性与其对研发投入的重视程度有关,并最终反映到财务报表的营业收入中。报告期内,三孚新科研发投入与同行存在很明显差异,营收规模亦相差甚远。时代商学院翻阅资料后发现,上述综合因素还会导致三孚新科处于产业链弱势地位,削弱该公司成本转移能力。

  按产品划分,三孚新科主营业务分为电子化学品、通用电镀化学品。2017—2020年前三季度,电子化学品出售的收益占比分别为40.88%、55.5%、61.49%、68.21%,从报告期初占比不到5成,逐渐发展至近7成的销售占比,成为该公司核心产品。

  2017年至2020年前三季度,三孚新科电子化学品平均单价分别为14.25元/千克、14.5元/千克、14.98元/千克、15.18元/千克;通用电镀化学品平均单价分别为12.86元/千克、14.1元/千克、13.58元/千克、11.81元/千克。

  招股书披露,2018—2020年上半年,上述两项产品的均价变动幅度分别为1.77%、3.32%、1.34%;通用电镀化学品售价电子化学品平均单价的变动幅度分别为9.6%、-3.65%、-13.07%。可见,三孚新科电子化学品的平均单价涨幅不大,而通用电镀化学品的平均单价自2019年连续下滑。

  此外,三孚新科经营成本大多数来源于原材料,占比超9成。2017年至2020年前三季度,电子化学品原材料的单位成本分别为7.86元/千克、8.81元/千克、9.62元/千克、9.98元/千克;通用电镀化学品原材料的单位成本分别为5.67元/千克、5.83元/千克、5.89元/千克、4.61元/千克。

  经计算,2018年、2019年,三孚新科电子化学品原材料单位成本变动幅度分别为12.09%、9.19%;通用电镀化学品原材料单位成本变动幅度分别为2.82%、1.03%。

  对比可得,报告期内,三孚新科核心产品——电子化学品的成本涨幅一直远高于销售价格涨幅,通用电镀化学品销售价格的涨幅虽从一开始高于成本涨幅,但2019年显然低于成本涨幅。可见,2019年三孚新科原材料单位成本的上涨已没办法得到有效转移。

  此外,从毛利率变化看,报告期内,JCU株式会社、日本上村、光华科技、上海新阳、达志科技、安集科技、松井股份、风帆科技的毛利率均值分别为48.63%、46.42%、46.38%,而同期三孚新科的毛利率分别是48.47%、46.16%、41.85%。可见,三孚新科的毛利率下滑幅度远超同行均值。

  简而言之,报告期内,三孚新科对下游客户议价能力较弱,成本转移能力不够。若该公司不加大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提升技术先进性,其产品竞争力恐将进一步下滑,市场占有率将被竞争对象大肆蚕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