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的铜水从中浇包中流出,沿着长长的“轨道”向前行进,宛如一条金龙游动。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后,出杆时温度已经降到40℃左右,金黄的铜杆周身光滑。离铜杆二三十米远处,一辆卡车正在一旁等候装车。产品是发往深圳一家公司的,次日早上即可运到。
这是2月13日下午,雨湖 高新区 东部产业片区的 湖南 金龙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的一幕。这家投产不到两年的企业去年就已经实现盈利收入33.62亿元,上缴国家税收净入库2.08亿元。公司发展呈腾飞之势。
“,一遇风云便化龙”。让人稍觉讶异的是,虽然这家企业的创始人为湘潭人毛炯明,不过企业初创地并不在湘潭。
2月13日,工人正在吊装金龙新出炉产品——铜杆,该产品将被发往深圳等地。(记者 李新辉 摄)
成立于1997年的湖南金龙集团,是一家集电线电缆制造、有色金属新材料研发、铜铝产品精深加工、再生资源循环经济共生发展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中部地区产品链最齐备的铜再生利用企业之一。
创始人毛炯明是土生土长的湘潭姜畲镇人,至今仍保留着一口浓重的姜畲口音。在长沙创业成功后,他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回报故乡的父老乡亲。“我对家乡是有很深厚感情的”,长年在外漂泊的他始终想要回到这片曾经生他养他的土地上来,“落叶总是要归根的!”恰在这时,长株潭城市圈的发展让他看到了“回家”的希望,而湘潭 “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的政策号召更是为他直接打开了一扇“回家”的大门。2020年5月,他直接联系上了湘潭市政府主要领导,“对方盛邀之下,我动心了。”经过几个月的考察和接洽,毛炯明觉得家乡的营商环境“很不错”。
当年9月底,在第二届潭商大会上,毛炯明回乡投资的框架协议顺利签订。湖南金龙集团年产10万吨紫杂铜精深加工高导电铜杆项目正式签约落户雨湖高新区。
“我感到很高兴也很幸运。”现已退休回到姜畲老家颐养天年的毛炯明说,“‘金龙’回家,让我终于完成了造福家乡的心愿!”
从2020年12月20日政府交地开始至2021年3月31日,历时仅100天,“金龙”就已实现第一批次产品下线。一时间,“金龙速度”成了湘潭引进企业迅速达产达效的代名词。
“金龙速度”是如何跑出来的?据金龙集团副总裁周红旗说,当时,湘潭市、雨湖区两级政府主要领导常常到项目现场来“散步”,开现场会时针对每一个问题都明确了具体责任人,处理问题的时间甚至精确到了天!雨湖高新区则由班子成员带队成立了项目专班,干部们分为三组每天24小时值守。他们倒排工期、挂图作战,迅速启动项目场地平整、方案设计、报批报建等各项前期工作。为了加快进度,园区负责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金龙公司负责的厂房建设几乎一起进行。曾长期在沿海发达地区工作的湖南金龙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钱东亚称赞说,即便是与沿海城市相比,湘潭的这样的营商环境也毫不逊色。
当然,金龙集团的强大实力和公司优秀的工作团队也是“金龙速度”的创造者。一开工人员、设备即进场。在设施安装和调试的关键时刻,他们还从总公司专门抽调优秀团队前来支援。从设施安装调试到产出合格产品仅用了20多天,与以往相比时间少用了三分之二以上。
2021年5月20日全面投产,当年即实现盈利收入25.31亿元;2022年又新建原料分拣车间,新增上引法无氧铜杆生产线万吨,2024年更将达到10万吨……
值得一提的是,“金龙”并没有仅仅满足于“越跑越快”的速度,它追求是一种“越飞越高”的感觉。
“你能够正常的看到,我们后续投产的产品将不再是当初计划的传统产品了。”钱东亚告诉我们,“我们正在加大研发投入,力争在新产业平台上实现产品的迭代升级!”
铜镁、铜银合金、软铜牌及镀锡线等高新产品生产线均已进入科研成果转化待投产阶段。企业自主研发的“再生铜材制备高端电工产品的研究与应用”打破行业壁垒,“天然气+液氧”等4项技术达到 国内 领先水平,产品质量达到欧洲标准。此外,“金龙”还与湘潭大学签订“产业研用”战略合作协议,引进中南大学博士、硕士科研人才,正与行业泰斗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崇祺及其团队开展密切技术攻关,在有色金属新材料研发、铜及铜合金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展开合作。2022年金龙新材与湘潭大学合作的“再生铜熔炼炉人工打氧替代技术及机器人研发项目”入选湘潭市科技局“揭榜挂帅项目”,“再生铜高导电制备铜杆的产品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湘潭市“创客中国”一等奖……这或许正是“金龙”实现腾飞的底气。
2022年,湘潭市雨湖高新区被列为湖南省首批循环经济产业园,提出“抢抓有色金属循环产业高质量发展机遇,布局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加大再生金属产业补链、延链、强链的推进力度,推动园区再生金属产业集群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打造‘再生资源-精深加工-高新产品-循环经济’产业链”。而按照企业自身计划,在“十四五”期间,金龙新材将与国内100多家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深入合作,在全国指导60多个再生铜回收网点体系的升级,利用“再生金属循环经济+互联网”的融合模式,利用自身产业服务平台,与全国200多个回收网点精准链接,构建循环经济领域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实现再生铜资源的高效匹配。
“我们对湘潭市经济的快速地发展是绝对有信心的。”钱东亚信心满满地表示,“作为再生园区发展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金龙’将不断参与各类铜制品、铜合金产业链高端分工,产品向高端价值链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