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机关单位员工,都能拿到编制身份,尤其是基层岗位中,其实存在一些临时工,
事业单位与企业有着本质的区别,虽然现在他们的工资也需要有绩效考核,但是相比体制外的工作还是有很多优势的。
不过事业单位里面,并非所有人都有编制,有时候为了节约工资成本和减少招聘成本,他们也会对外直招人才。经过了正式的考核,即可入职。
虽然相比那些经过统考拿到正式在编岗位的考生,这些员工的保障要少一些,不过整体来说,由于是单位直接招聘,所以正规度和求职者受重视程度还是可以的。
公益性岗位,是为了照顾一些就业时存在很明显困难的群体而设立的。想要获得这类岗位的资格,需要去当地咨询相关的报名条件。
这类岗位通常会在涉及公共服务等单位提供,有些工作确实环境优雅、劳动强度也不算高,同时工资待遇也还可以,有时候甚至还被人误以为是难得的铁饭碗。
实际上不管看上去工作如何,此类岗位都是临时的。如果工作中有不好的表现,随时都会直接被拿掉。有些地区还可能限定工作年限,到期后则需要把位置腾出给其他人。
前两种类型虽没编制,但好在是单位直接来管理和聘用,相对来说待遇可能要好一些。而劳务派遣性质的岗位,即使你工作的单位再怎么“高大上”,其实也和自己关系不大。
因为派遣工属于第三方负责招聘,工资标准和福利方面就要打折扣。有时候自己做着最辛苦的事,却拿着比正式岗位要低很多的工资,差距不是一般大。
所以相比之下,如果毕业生的能力有限,难以用统考的途径考入体制内,那么前两种岗位还是可以重点考虑的,而第三种就需要充分了解情况之后慎重选择。
很多毕业生在报名这类岗位的时候,会有所纠结。其实很多体制内的岗位,实收工资并不算很着迷,大部分大学生选择入职,看重的是编制。
可是像这类临时的岗位,这方面优势也并不存在,到底还值得不值得花费时间呢?其实这类工作也有转正和拿编制的机会,如果大学生有这个心思,不妨提前做准备。
一般来说,需要满足多方面条件。首先就是学历方面了,要拿编制一般要本科起点,但有的单位也允许接收专升本的学生。
其次是在岗位上的工作年限,就比如辅警吧,部分地区会要求工作五年以上才能申请编制。这样做才能够筛选出那些既有恒心,又对工作很熟悉的员工。
很多同学认为,这类非正式在编的岗位,招聘要求会比统一的公难度系数低很多。话虽如此,但这类岗位也绝非随随便便就能拿到的。
尤其是直招类型的工作,整体的福利会好一些,并不愁没有毕业生报考,所以也会进行笔试和面试。虽然难度要低一些,但大学生也不能掉以轻心。
尤其是面试经验少的毕业生,对此类单位的偏好,还把握的不是很好。可能自以为表现良好,实际上并没有正真获得面试官的认可。
大学生要保持稳重的举止,一般事业单位比较重视员工的稳定程度,以及做事的严谨程度,面试时要尽量表现出自己踏实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