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河北博物院“文博讲坛”“我在故宫修文物”系列讲座第二讲开讲,主讲人是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挂钟修正师王津。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挂钟修正技艺”的第三代传承人。
“叮——叮——叮——”,伴随着古挂钟响起洪亮的乐声,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里的王津修正完结那座清代铜镀金乡村音乐水法钟的一会儿,观众为王津的精深技艺竖起了大拇指。现在,镜头里的王津带着他的古挂钟修正技艺来到了河北博物院,带领现场观众穿越古今,叙述古挂钟的故事和前史。
“西方工业革命后,来华的传教士为了追求教务开展,进献从欧洲带来的挂钟仪器,或许以他们的学问、技能向我国社会特别是宫殿供给服务,发挥自己的才有所长,亲身制作或辅导造办处工匠制作了大批的挂钟仪器。”王津说,古挂钟是故宫博物院许多文物库藏品中较为特别的一个品种。这类文物是明末以来西学东渐下的产品,是反映明清时期我国宫殿中西文化交流盛况的重要遗存。这些藏品来自世界各地,许多都是精品,故宫古挂钟的藏品无论是数量仍是质量,在世界上或许都是绝无仅有的。
“故宫博物院的古挂钟包含我国挂钟和欧洲挂钟,我国挂钟有其时清宫做钟处以及广州、姑苏制作的,欧洲挂钟产自英国、法国、瑞士、俄罗斯等国,其间英国挂钟最为闻名。”王津介绍说,故宫博物院所藏挂钟有1500余件,时代跨度从十七世纪到二十世纪初,尤以乾隆时期的藏品为最。这些藏品不只报时精确、造型精巧、颜色艳丽,并且融绘画、雕塑、工艺、地理、音乐等于一体。
“这座钟咱们修了半年多时刻,通过不断研讨讨论、拆装调试后,才康复它原有的各项机能,达到了悉数作业的作用。”王津向观众介绍由他和搭档们一同修正后的古挂钟——瑞士挂钟大师路易斯·罗卡特制作于清道光九年(1829年)的戏法人钟。戏法人钟共有七套滚动设备,结构反常杂乱,可谓世界之最。此钟在送修前已无法作业,对它的修正,代表了王津修正技能上的一个巅峰。这些古挂钟大都是孤品,没有配件可换,并且宫殿挂钟都是特制的,一般只出产一个或一对。
王津从1977年进入故宫作业,至今已40个年初,“转眼间,我也快到退休的年纪了,一辈子修不了几件精品,觉得挺惋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