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0-83568869

13921398638

人民来论:人工智能赋能生态文明建设

1970-01-01 ReflowTin

  在海拔1500多米的泰山景区登山步道,一款银白色机械狗成为了特殊“挑山工”负责清运垃圾等工作;在黄山,无人机除了能够运输物资,还能够监测松林健康,甚至助力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和森林防火。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山川环境治理发生着革命性的变革。

  在数字化与绿色化的融合过程中,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得以不断的提高。创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正逐步在山岳型景区环境治理与物资运输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保护自然环境和提升旅游体验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在名山大川之间,垃圾清运一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除了垃圾清运,人工智能技术在山川环境治理中另一个重要应用就是环境监视测定与保护。传统的依赖人力进行环境监视测定与保护的方式,正在被人工智能、卫星遥感等前沿技术所取代。在长江芜湖段与巢湖,智慧化技术的应用如遥感卫星、无人机、高清摄像头及AI算法等,不仅有效提升了水域管理与生态保护的效率,还为打击非法捕鱼、采砂、监测蓝藻污染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人工智能技术使得山川环境治理工作更加精细、高效。通过这一些技术的综合应用,我国水域治理正迈向智能化、精准化的新阶段。

  也要看到,尽管AI为名山大川的环境治理带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但其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以机器狗在泰山景区的应用为例,虽然已适应大部分路况,但在坡度特别大的路段仍需逐步提升环境适应能力。这提示我们,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要一直的进行更新迭代,确保AI在山川治理中发挥更稳定有效的作用。

  在推动技术应用的同时,我们更要关注其可能带来的风险和挑战,如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技术应用的局限性和适应性,技术创新与应用转化等问题。只有最大限度地考虑和解决这样一些问题,才能更好地发挥AI在山川治理中的作用,确保技术进步真正服务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求。

  从泰山到黄山,从长江芜湖段到巢湖,人工智能正凭借其强大的实时监测与高效解决能力,逐步成为山川环境治理中不可或缺的新工具。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发展与大范围的应用,未来的山川环境治理将会更高效、智能,为守护绿水青山、促进生态平衡作出更大贡献。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