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0-83568869

13921398638

京雄AI前沿一周要闻 科技部发函支持四市建设国家级AI创新发展试验区

1970-01-01 ReflowTin

  原标题:京雄AI前沿一周要闻 科技部发函支持四市建设国家级AI创新发展试验区

  1、英国财政研究所表示人工智能、战场电气化和无人机蜂群将对国防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3月6日消息,英国财政研究所航空航天与防务副总裁格雷厄姆•格罗斯表示,人工智能、战场电气化以及无人机3种技术将对国防领域产生深远影响。其中,AI将成为航空装备维护系统的核心技术。电气化可提高武器装备的效能和控制性,可为军事战略提供优势。无人机蜂群具有制造和维护成本低的特点,并能大幅度降低作战人员面临的风险,已成为战场热点技术。

  3月5日消息,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创造出5米长的微波量子链路,成为迄今为止最长的微波量子链路。研究人员在金属腔体中创建出传导路径,在两个超导振荡器间传递微波光子,从而传输量子力学中的叠加态。研究人员表示,该技术既能够适用于创建未来的量子计算机网络,也可用于基础量子物理学实验。研究人员计划在下一阶段的研究中创建长达30米的量子链路。

  3月5日消息,美国将耗资6亿美元,使用AMD公司芯片建造一台新型超级计算机。该计算机名为“酋长岩”,预计将于2023年交付,供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桑迪亚国家实验室和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使用,并由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管理。该超级计算机正式交付时的工作速度将达到2百亿亿次每秒,比2019年最强大的超级计算机快10倍。

  3月4日消息,国际电信联盟在第34次国际电信联盟无线D工作组(ITU-R WP5D)会议上,启动面向2030年及以后技术的研发,将6G技术作为其中的重要部分。该会议形成了6G研发初步时间表,包括未来的技术探讨研究趋势报告、未来技术愿景提案等重要规划节点。尽管国际电信联盟已宣布启动6G研发,并提出了相关的规划,但尚未确定6G标准的发展计划。

  5、奥地利维也纳光子学研究所开发出可在40纳秒内执行图像分类任务的新AI芯片

  3月5日消息,奥地利维也纳光子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开发出新AI芯片,可以在40纳秒内执行图像分类任务。研究人员将光敏电子设备与神经网络结合在一个微小的芯片上,使芯片具备传感能力,可在数十纳秒内感知到所看到的东西。相比于传统图像识别设备,新型AI芯片无需转换和传递数据,可以更少的功率、更快地识别图像。

  3月3日消息,美国霍尼韦尔公司宣布将在3个月内发布全球最强大的量子计算机,其量子比特数将达到64。与此同时,霍尼韦尔公司还宣布将与摩根大通共同开发量子算法、与微软公司共同开发量子云服务,并向剑桥量子计算公司(CQC)和Zapata Computing公司进行战略投资,以支持量子计算软件的开发。

  2月28日消息,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发布《互联网空间和地理政治学》报告。报告说明,尽管联合国、全球网络空间稳定性委员会和各类行业联盟均试图建立国际网络规范流程,但由于各主体相互独立运作,目前国际网络安全规范存在脱节。为此,报告建议针对特定网络规范进行重点研究,明确其一致性与差异性;建立共享的全球网络流程数据库,以提升透明性。例如,卡内基现有的《网络规范索引》追踪了与网络规范相关的多个多边和双边协议;倡导更多的多利益相关方参与,使大国能够更负责任地行使其权力等。

  2月28日消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组小型圆盘机器人,类似于“仓库机器人”,可以非常精确地移动和沉积微小液滴。这项研究的测试盘面积约为12.5×9.5厘米大小,可容纳少量液体。测试盘上的机器人直径约为2毫米,可由集成在平台中的电磁砖操纵移动,它们能够沿预定路径以每秒10厘米的速度拖动液滴移动。这类微型磁性机器人将提升微流控研究中样品管理的效率。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科学机器人》期刊。

  科技部3月9日发函,表示将支持重庆、成都、西安、济南建设国家新一代AI创新发展试验区。由此,覆盖我国东、西、西南地区的这三大省会城市和一个直辖市将在国家支持下,进入AI产业发展快车道。

  科技部2019年曾发函支持北京、上海、天津、深圳、杭州及德清县、合肥建设试验区,加上这次的4个,目前国家新一代AI创新发展试验区已增加至11地。

  科技部向四地的函复表示支持建设国家新一代AI创新发展试验区,并点明了建设试验区的意义和要求。意义:建设国家新一代AI创新发展试验区是深入贯彻关于人工智能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新一代AI发展规划的重大举措。要求:试验区建设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该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需求,探索新一代AI发展的新路径新机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发挥AI在推动该地区新旧动能转换中的重要作用。

  (1)充分的发挥重庆在AI领域产业基础良好、应用场景丰富、基础设施健全等优势;

  (2)加大人工智能研发部署力度,聚焦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智慧城市重点领域加强技术集成和应用示范;

  (3)培育壮大人工智能硬件、机器人等产业,充分的发挥AI在传统工业基地改造升级中的作用;

  (3)优化AI创新空间布局,在智能空管、普惠金融、智慧医疗等场景加强应用示范;

  (4)培育以行业融合应用为引领的人工智能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构建开放型产业体系。

  (4)积极拓展应用场景,在先进制造、文创旅游、商贸物流等方面形成一批有效的行业解决方案,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引擎。

  (3)加大成果转移转化力度和产业集聚,推动AI在制造、农业、交通等重大场景中的创新应用;

  3月2日消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统计局办公室于2月25日发布通知,正式确定包括人工智能训练师、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网约配送员等16个新职业信息。

  通知指出,为贯彻落实《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提出的“紧跟新技术、新职业发展变化,建立职业分类动态调整机制,加快职业标准开发工作”要求,加快构建与国际接轨、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职业分类体系,面向社会持续公开征集新职业信息。

  经专家评估论证、公示征求意见等程序,目前遴选确定了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等16个新职业信息。这些新职业信息包括职业定义、主要工作任务等内容。

  11、教育部等三部委印发通知 , “双一流”高校加快AI领域研究生培养

  日前,教育部等部委制定了《关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促进学科融合 加快AI领域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意见》。

  人才教育培训模式强调“复合培养”,探索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建设强调“精密耦合”,以“全链条”“开放式”“个性化”为目标,打造AI核心知识课程教学体系和应用模块课程;

  评价机制强调“组合创新”,以成果评价为突破口,科学评价论文、专利、软件著作权等多种成果形式。

  2020年3月3日,波士顿动力公司宣布与 OTTO Motors 达成合作,OTTO 的自主移动机器人与波士顿动力的 Handle 机器人将在仓库场景下组队,协同工作。OTTO 的自主移动机器人负责运送,而 Handle 则负责“搬砖”。 这也是2020年波士顿动力第二个走向商用的机器人。

  Handle 是波士顿动力研发的“足+轮”式机器人,拥有控制平衡能力,并且新版 Handle 机器人还配备了视觉系统,可以帮助寻找货箱和可拿来装载货箱的运货盘。 据称,Handle 机器人能搬得动30磅(13.6公斤)重的箱子,可以在运货盘上将箱子码到 5.5英尺(1.7米)的高度。

  3月2日的成都春熙路街头,工作人员正在使用一款智能头盔为市民排查体温。智能头盔通过固定在头盔上的红外摄像头,毫秒级反应捕捉视线范围内市民的体温。头盔内有一块虚拟现实显示屏,人们的体温就会呈现在佩戴者眼前。

  这个智能头盔可完成对前方5米范围内所有目标人员的扫描,若发现体温超过37.3度,头盔立刻声光报警。有了这个黑科技头盔,上百人队伍可以在不到2分钟时间就完成发热人员筛查和记录,还能够在安全距离内无接触自动记录被检测人员信息,保护工作人员、提升效率。

  近日,雷神山医院机器人正式上岗。该机器人身高 1.5 米,进退转弯自如,可以全自动完成病区消毒、医疗物品配送等工作,减轻医护人员工作负担的同时还减小交叉感染的风险。机器人每天在病区内完成两次消毒杀菌工作,每分钟可覆盖消杀面积 120 平方米,可以替代 4 个专业消杀人员的工作,机器人还可实现对自身进行消毒。

  雷神山医院机器人搭载的消毒箱顶部共有 7 个可喷洒消毒液的喷头。小度结束后机器人可自行驶回准备区,自动换上装有药品、医疗器械等物品的配送箱,每到一个护士站,机器人会自动停下,供医护人员取用配送箱内的物品。打开配送箱上的小柜门,拿出所需的医疗用品。

  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举行的 TC Sessions:Robotics+AI 活动中,一家初创公司的大型商业厕所清洁机器人脱颖而出,该公司首席执行官迈克尔·利维(Michael Levy)将该设备比作“前面装有机械臂的迷你冰箱”。

  该团队现在使用浴室的 VR 仿真来远程执行工作,向机器人展示机器人在哪里喷涂和擦拭化学品,真空和吹干。这种机器人每天能够实现约八个小时的清洁工作,还可以打开门并乘坐电梯到建筑物周围走动。服务范围最重要的包含机场、赌场、办公场所和其他带有大型商业洗手间的场所。

  日前,全球知名科技评论期刊《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重磅发布2020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包括防黑互联网、超个性化药物、数字货币、量子优越性、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归因等,其中人工智能更是占据2个席位,表现出向实用化和小型化发展的新趋势。该榜单自2001年发布伊始,始终作为投资和技术应用领域的风向标,着重关注技术商业应用潜力以及对人类社会和生活的重大影响,曾精准预测脑机接口、深度学习等诸多热门技术崛起,在全球科学技术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人工智能技术作为21世纪最具代表性的技术之一,近年来已不断取得突破性发展。自2012年起,数据爆发式增长为人工智能提供了充分“养料”,深度学习算法在语音和视觉识别上实现突破。据中科院最新发布的《2019年AI发展白皮书》显示,2019年全球AI共拥有计算机视觉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跨媒体分析推理技术、智适应学习技术、群体智能技术、自主无人系统技术、智能芯片技术、脑机接口技术8大关键技术。

  当前,“技术必须得到应用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已成为全世界共识,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领域也愈发成为全世界科技巨头“必争之地”。正如2020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榜单指出,机器学习工具可拿来探索包含已知分子及其特性的大型数据库,利用信息可以产生新可能性,实现以更快速度、更低成本发现新候选药物。2019年9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香港人工智能药物研发公司因西利科医药实现了重大实验突破,通过合成AI算法发现多种候选药物,具有速度快和成本低等特点。

  谷歌、IBM、苹果、亚马逊则发力微型人工智能,使设备无需与云端交互就能实现智能化操作,并有望使医学影像分析、无人驾驶汽车等新应用成为可能;微软不仅持续提高自身研发科研和应用水平,还向由众多硅谷大亨联合建立的人工智能非营利组织“OpenAI”持续投入,致力于开发广泛的AI系统,希望从根本上重塑顶尖AI技术的商业世界。

  与此同时,国内商汤科技、旷视科技、科大讯飞、大疆、地平线、影谱科技等明星企业也在AI不相同的领域深度发力,成绩斐然。在智能影像生产领域,Moviebook影谱科技推出的智能影像生产技术处于应用前沿,其所推荐的视频内容自动化生产引擎—MAPE (Moviebook Auto-Production Engine)作为一个人工智能平台,利用视频识别及视频生产技术为文化和媒体行业提供见解。据悉,MAPE可与媒体平台合作开发个性化的媒体信息视频化业务流程,集成到媒体现有的业务平台中,实现新闻信息从采编业务流到视频化资讯呈现的自动化生产流程。

  业内人士表示,与全球其他几个国家相比,我们国家的人工智能产业早已具备基础发展条件,未来十年内将是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普及的爆发期,将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带来整体性突破,人类社会也正在由信息社会向以AI为关键支撑的智能社会加速迈进。

  3 月 8 日,在国际劳动妇女节来临之际,清华大学— 中国工程院知识智能联合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与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联合发布了人工智能全球女性榜单(Women in AI),旨在通过 AMiner 学术数据在全世界内遴选人工智能学科最具活力的女性学者。该榜单基于2020 年 1 月发布的2000 位人工智能全球最具影响力 AI 学者榜单(AI 2000),遴选出179位在AI领域最具影响力女性学者,占2000位学者中的9%。

  从国家分布来看,179位女性学者分布于全球21个国家。其中,超过 60% 的学者来自于美国,共116位。一方面,这体现了美国强大的科研实力,另一方面,美国的科学思想更有助于女性科学家跨越性别带来的障碍。

  在AI 2000的榜单中,美国女性科学家占美国科学家总数的10%。此外,英国、加拿大和法国,更是占据总数超过15%的比例。与之相比,包括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朱小燕等在内的我国女性科学家有12位,仅占我国科学家总数的7%,证明我国在培养女性科学家方面还有空间。

  据介绍,AI 2000 最具影响力学者共包含 20 个领域。其中,女性学者最多的两个领域为人机交互和可视化,分别达到 26% 和 17%;第三则由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工程和安全与隐私共同分享,都达到了 12%;第四名的领域包括数据挖掘、计算机网络和计算理论,比例为 10%,略高于国际平均比例;其他领域则都低于国际基准线,其中机器学习领域顶级学者中的女性学者比例最少,只有 2%,其次为数据库和语音识别,均为 4%。

  以学者第一篇论文的发表时间作为参考,综合其他因素计算AI 2000榜单中男性和女性学者的年龄,统计出不同年龄段中女性学者在该年龄段中男性和女性学者数量总和的占比分布。从中能够准确的看出,大部分AI最具影响力女性学者的年龄低于65岁,尤其是41~50和61~65年龄段的女性学者数量占比较高。其中,年龄小于等于45岁的女性学者有101人,在AI最具影响力女性学者总数中占比约为56.4%。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青年女性学者在AI领域具有较强的发展后劲。

  榜单通过一系列分析AI领域代表性期刊和会议在2009年到2019年间收录的论文发现,AI领域女性学者历年的论文发表量整体呈现增长趋势(除了2014和2015年的增长率是负的,其他年份的增长率都是正的),2016年的增长率最高(约22.0%),2014年的增长率最低(约-33.4%)。这表明,女性学者为AI领域的技术发展贡献了一份重要力量,国家有必要逐步加强对女性科研工作者的培养和支持。

  从病毒分析、疫苗开发、药物研发,到诊断辅助、智能测温、AI消毒……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AI技术前所未有地被应用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有不少“黑科技”出自国家新一代AI创新发展试验区。

  就在3月9日,科技部发函支持重庆、成都、西安、济南四地建设国家新一代AI创新发展试验区。加上此前批复的北京、上海、天津、深圳、杭州、合肥和德清,国家新一代AI创新发展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上升为11个。

  “2019年,科技部启动试验区建设工作,各地政府专门出台支持试验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在促进AI与实体经济深层次地融合等方面迈出新步伐。”10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专家、上海大学教授李仁涵接受科技日报记者正常采访时说,近期,各试验区在推进疫情智能化防控方面发挥了重要示范作用。

  李仁涵表示,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合肥等城市充分的发挥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企业的作用,动员产学研各方力量主动服务疫情防控一线。天津市在发布的防疫应急科技项目指南中重点支持基于AI的医学影像辅助诊断技术探讨研究等方向。

  测体温、戴口罩,已成为不少人外出的自觉行为。但在人流密集区,逐个测体温难免排长队,会带来交叉感染的隐患。

  这不,无微不至的人工智能出手了:北京市政府利用百度研发的“口罩人脸检测及分类技术”,在清河火车站、北京南站等人流密集地区,实现了体温异常、未按规定佩戴口罩等违规人员的精准识别。海淀区政府利用旷视科技研发的AI测温系统和Brain++人工智能平台在海淀政务大厅和海淀区部分地铁站展开无接触测温应用,实现疑似患者精准快速筛查。

  依图科技的无接触测温技术,通过热成像测温,可对人员进行非接触的实时测温和预警,精确度在温度±0.3℃内,符合新冠病毒病理要求。同时,依图人脸检测技术可在被检测者戴口罩的情况下进行人脸检测,该技术已用于上海市居民社区、商贸中心等封闭式管理重点区域。

  人工智能加持抗病毒药物和检测试剂研发,不仅在筛选药物方面大显身手,还能“妙算”新冠病毒的进化方向。

  华为云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等,于2月3日宣布筛选出5种可能对新冠病毒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供研究机构和制药企业在药物研发中参考。

  上海深兰科技根据新冠病毒全序列基因组,研究病毒的变异位点,为针对病毒的靶位药物研发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当前已完成细胞自动机模型的建立,进行了256种规则的变换统计,分析出新冠病毒S蛋白及N蛋白序列与原SARS相应蛋白序列人传人的变异位点,借助AI算力预测新冠病毒今后的进化特点和方向,为防范病毒下一步变异提供相关依据,为精准靶位药物筛选提供数据支持。

  有温度的AI产品比比皆是。前段时间网友们秀出电梯花式按钮方法,纸巾、笔帽齐上阵。现在不用麻烦了,借助语音识别算法和自动控制技术,“小度无接触式电梯服务”实现了语音呼叫电梯按键,由此减少电梯接触式病毒传播的风险。

  智能机器人不仅为医院感染病房送餐,还能保障医院安全诊疗。上海交大研发的AI机器人“小白”协助武汉医护人员开展工作,可用于疑似病例会诊与远程查房。钛米科技开发的智能消毒机器人,能识别环境内的物品进行自主避障;配备消毒管理软件,自动根据空间面积计算消毒时间,并自主围绕目标进行360度无死角消毒。